5G 華為 地緣政治 數位轉型 中東歐通訊市場

地緣政治/數位轉型驅動 中東歐通訊產業發展浮現新契機(1)

2023-04-10
在地緣政治及數位轉型等因素為中東歐通訊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例如歐盟推動數位羅盤2030,連帶對於雲端、5G的需求崛起;中東歐各電信傷也積極布局,同時也透過與地區通訊業者或國際業者合作模式強化5G部署。

中東歐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傳統經濟部門、出口、來自國外的投資、勞動力成本優勢和來自歐盟(EU)的資金推動的。然而,這些成長因子許多目前逐漸停滯,此外,中東歐顯然仍相當去罰資金、勞動力提供已達到臨界點,且由於對出口的依賴性很強。

一個好消息是,由於中東歐地區的國家部分屬於歐盟,在歐盟推行各種數位轉型計畫,例如「數位羅盤2030」下,該地區的數位經濟發展正在逐漸提升,連帶對於雲端、5G的需求崛起,根據Statista預測,2021年中東歐5G用戶數達到210萬人,該數字預計在2027年中東歐將達到2.31億人。

在廠商布局上,由於中東歐缺乏大型5G服務提供商,因此多採用地區通訊業者與國際業者合作模式進行區域網路部署,舉例而言,波士尼亞業者與BH Telecom與Ericsson合作,透過建立新的最大區段大小(MSS)專案為BH Telecom 移動服務的用戶提供語音、簡訊、漫遊等服務。

東西方陣營新兵家必爭之地

從國際關係來看,過去十年通訊技術進步已將中美之間的競爭轉變為對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控制權的爭奪,隨著圍繞5G推出的地緣政治愈演愈烈,擁有豐富資通訊人才的東歐已成為地緣衝突的中心之一,中美圍繞該地區5G網路的競爭使東歐國家無論是在地緣政治立場或是技術和經濟發展都受到掣肘。

部分專家認為,在地緣政治層面上,成為5G提供者的國家可能會干擾客戶國家的數據流量,進而獲得對其未加密內容的控制權。因此,作為未來十年決定性的關鍵數位基礎建設,各國的角力從廠商、技術標準、設備、資安等供應鏈安全浮上檯面,在中東歐,中國與歐洲的勢力正在拉扯,但隨著美國因俄烏戰爭介入該區域,如武器出口,也大幅提升美國在中東歐的影響力,整體局勢正往更複雜的方向轉變。

而這場硝煙的中心無疑就是從華為開始,在川普上任後,美國認為中國正在透過各國投資從事間諜活動,這引發中東歐國家對華為與中國情報部門潛在關聯性的疑慮。

美國認為,華為在法律上「有義務」為中國政府執行情蒐工作,公司的創始人任正非曾經擔任人民解放軍工程師,該事實進一步強化各國憂慮:華為參與 5G 建設可能帶來重大的隱私挑戰,包含在境外追蹤中國政府追踪批評者、收集情報和竊取他國產業知識產權的風險。

整體來說,波蘭與羅馬尼亞是主要對華為有疑慮的國家,羅馬尼亞對中國5G業者採取相當嚴格的立場。在2019年的一份聯合聲明中,羅馬尼亞和美國根據涉嫌間諜案表示對華為的不信任。儘管華為否認這一指控,但羅馬尼亞總統Klaus Iohannis持續提出一項法案,以有效禁止華為參與該國的5G開發。不過,由於當前沒有公開跡象表明華為網路存在技術漏洞,因此,像匈牙利等國家並不像羅馬尼亞和波蘭那樣對華為不信任,事實上,匈牙利政府最近宣布在布達佩斯開設華為研發中心。

根據Strand Consult於2020年的報告,華為在歐洲市場的地位相當根深蒂固。在Strand研究的31個國家中,有15個國家擁有超過一半的4G無線電接入網絡設備(RAN)來自這家中國業者,但在其中許多市場,政府當局開始採取措施迫使電信營運商逐步淘汰,或至少限制使用被列為「高風險供應商」的業者,即華為與中興。

在5G的早期競賽中,華為透過良好政商關係超過其在歐洲競爭對手。然而,在2021年,歐洲官員改變態度時,瑞典的Ericsson在歐洲新的無線電存取網路市占率超過華為,而無線電存取網路占網路投資最大部分,包括基地台與天線。根據2022年統計,愛立信市占率為41%,華為28%,Nokia為27%。

而在5G RAN市場的變化更加明顯,華為在推出之初就失去市場領導者地位;Dell'Oro調查指出,在歐洲,華為的市占率22%的銷售額,而Ericsson占 42%,Nokia為32%,這些數據或許直觀反應地緣政經下華為的失勢。

而其他如塞爾維亞這樣的國家則在決定加入美國的乾淨網路政策或與華為簽訂合同方面處於「中間地帶」,不過這種情況可能隨著當前與中國關係改變而有明顯調整。首先,波羅的海三小國以外,中東歐多個國家開始退出中國與中東歐17+1合作機制,17+1目前上已經名存實亡,很多國家已經陸續退出;第二,美國已經開始從遊說各國政府避免使用華為設備轉為「半強勢禁用」,例如中國公司被禁止或「取消邀請」數位標案,由於技術融合的緣故,5G能夠與人工智慧相結合。

人工智慧也是美國科技封鎖的主要領域,因此更有理由阻止中國通訊業者在中東歐布局。即便這樣將造成技術部署成本提高,但中東歐國家的立場已經開始轉變,在地緣政經時代下,成本不一定是首要考量,設備的採用模式從過去「要不要」轉變成現在的「能不能」,否則企業未來可能因小失大。

地緣政治/數位轉型驅動 中東歐通訊產業發展浮現新契機(2)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