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寬頻市場尋求突破 更新網路架構符合服務需求

2006-01-27
中國大陸網路用戶甫突破一億戶,寬頻用戶則剛超過5,300萬戶,寬頻產業逐漸走向良性循環,但是激增的寬頻需求,也突顯出現有網路架構與管理機制的嚴重不足...
,需進行網路架構與管理機制的更新,才足以迎接下一波寬頻浪潮。  

亞洲寬頻用戶目前占全球48%的比重,近年並有40%的成長率,其中,中國大陸更是亞洲地區最大市場。中國寬頻市場將呈現何種面貌?2005年11月18日,在上海舉辦的一場亞洲寬頻論壇中,與會的中國大陸產官學界人士,描繪了中國寬頻市場的發展方向。  

綜觀中國寬頻市場,可發現整個市場仍在萌芽初期,網路用戶甫突破一億戶,寬頻用戶則剛剛超過5,300萬戶,寬頻網路收費也剛剛由計時至轉變為包月制。由於寬頻加值服務不發達,因此光靠月費收入,難以支持寬頻業者的營運,正是業者目前面臨的問題。而寬頻網路形成的「新媒體」,也開始考驗中國政府的媒體管理政策。  

中國寬頻服務走向包月制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侯自強指出,中國寬頻服務已經走向包月制,價格大致為每月人民幣120元,近期由於寬頻接取設備成本快速下降,例如ADSL的局端設備IPDSLM的價格下降到每線人民幣300元,使得營運商每月以人民幣80至100元的收費仍然有利可圖。侯自強舉出例證,表示日本3G行動通信寬頻上網採用包月收費以後,使得行動上網業務激增。預料包月制的普及,也將使中國寬頻用戶快速成長,但問題在於固網營運商靠包月制的收入能不能存活。  

侯自強分析,以中國電信為例,在2004年每新增一個寬頻用戶,固網營運商必須投資人民幣940元建置成本,而每一個寬頻用戶平均貢獻的營收則是人民幣每月102元。但是依照目前用戶使用模式來看,有將近一半流量被使用於P2P(Peer-to-peer)的上下載,這使得營運業者被消耗掉大量頻寬,卻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營收。因此目前中國網路產業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確保網路基礎設施被使用時,基礎設施服務商是否可以得到公平的補償,也就是如何將上網費用與服務零售收入分配給基礎設施服務商。而人民幣120元包月制能否讓寬頻產業鏈產生良性循環,是一大問題。  

侯自強指出,寬頻最主要的應用將是視訊應用,將形成一個網路新媒體,並且是一個可以快速交流、快速反應的「熱媒體」。由於網路新媒體進入門檻非常低,使得權力正由「宣傳主管」和「媒體群英」轉移至廣大群眾。侯自強認為這是一個無法逆轉的歷史發展過程,也孕育著巨大商機,這也將使中共的宣傳工作與媒體產業,面臨過渡新媒體的挑戰。  

針對中國大陸官方對於網路媒體的態度,侯自強舉出例證表示,中共已開始採取較為開放的態度。他指出,在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其中表明將「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型傳媒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加快建立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加強互聯網宣傳隊伍建設,形成網上正面輿論的強勢。」這表明中共採取的態度將走向正面宣傳,而非消極禁止。  

缺乏資源協調機制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用戶數目前已達1億戶,而行動電話用戶數卻高達3.63億戶,是網路用戶的三倍多。相較之下,不但美國的行動電話用戶低於網路用戶,而日、韓,以及歐洲先進國家的行動電話用戶僅略高於網路用戶。可以發現,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用戶比例明顯偏高。也因此,在談論中國大陸寬頻網路市場時,寬頻無線接取(BWA)技術也被特別提出來討論。侯自強指出,低成本的寬頻無線接取技術,將是消除中國農村數位鴻溝的重要技術,而3GPP LTE與WiMAX這兩種無線寬頻技術的競爭,則是另一重要議題。  

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總工程師嚴海寧則從電信業者網路架構的角度,指出現有網路架構與寬頻服務之間的落差。他指出,目前中國的寬頻服務發展,在服務端、網路端,以及終端設備等三者,都是各自獨立發展,三者之間並沒有資源協調機制。例如,業者的網路頻寬雖然已經快速提升,但是仍然趕不上暴增的P2P流量需求。此外,現在大多數的服務,都必須靠終端的個人電腦實現,相較於個人電腦的「聰明」,電信網路相對之下較「笨」。然而由於傳統的電信業務是使用較「笨」的終端設備,多數工作都由機房負責,因此以現有架構發展寬頻網路業務時會發現,現有的網路架構很難支持開放式架構,在服務管理與控制方面,都顯得能力不足。此外對於網路安全與應用安全也無法提供足夠的防護,也因此形成寬頻服務發展的瓶頸。  

終端設備將是下一代寬頻發展突破口  

嚴海寧認為,終端設備很可能成為下一代寬頻發展的突破口。目前寬頻市場的瓶頸,在於終端設備僅限於個人電腦,很難於大眾消費市場發生關係。因此,建立統一的服務管理平台,並發展家用閘道器之類的智慧型終端設備,以協調網路資源,協調發展服務、網路與終端等三方面,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這仍是極為複雜的問題。  

嚴海寧表示,今後寬頻業務將以視訊應用為主,因此中國電信目前相當注意MPEG4與H.264標準。而營運商的業務能力、網路能力,以及終端設備能力,將成為是否能做好寬頻服務的要素。但他也指出,現在中國寬頻用戶還不到8,000萬戶,用戶基礎還不夠,因此也限制了IPTV的發展,以現況而言,頂多只能有5,000至6,000萬IPTV用戶,就會遭遇瓶頸,是推動IPTV時必須重視的潛在問題。  

中國寬頻市場受到過度誇大  

至於中國大陸寬頻網路未來在各種接取技術之間,將如何選擇?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通信產品與系統處處長喬躍山,則從官方角度表示,目前中國寬頻接取技術仍以ADLS為主,未來仍將以FTTx搭配DSL為主,而距離FTTH的實現之日還很遙遠。  

喬躍山表示,中國大陸寬頻產業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用戶市場,用戶數量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05年第二季,已有3,165萬戶,其中有2186萬戶為DSL用戶。他指出,ADSL是當前最適合中國大陸寬頻發展需要的接取方式,ADSL也占有絕大多數的寬頻接取市場。相較之下,固定無線接取(FWA)技術目前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要訴求對象,而WLAN技術則是差強人意。至於其他新興寬頻接取技術如電力線網路(PLC)、FTTH(EPON/GPON)則還處於小規模的實驗或商用測試階段,短期內還難有作為。  

針對中國大陸寬頻市場的潛在問題,喬躍山指出,中國大陸的寬頻用戶市場,目前受到過度誇大。他表示,目前寬頻業務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於上網費用,寬頻的特色應用還沒有發展起來,用戶對寬頻加值業務、IPTV等新型服務認知不足,導致用戶需求其實並不旺盛。  

此外,由於用戶的快速增長,現有的網路資源卻無法保證服務品質,也成為限制寬頻發展的瓶頸。喬躍山也表示,寬頻產業的發展過程突顯了中國大陸產業環境的諸多限制,例如,在現有的相關管制政策下,廣電部門的視訊節目很難開放提供電信營運部門的網路使用,使得電信網路服務業者在推動視訊業務時面臨諸多困難。而目前作為網路「最後一哩」的接取網路,在中國大陸基本仍處於壟斷經營狀態,用戶駐地網經營權的開放尚不明朗,無法形成自由競爭,也是一大問題。  

FTTH在中國實現之日仍遠  

針對FTTH在中國大陸實現的可能性,喬躍山表示,FTTH的發展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在技術上已經成為可能,成本也已降低到市場可以接受的水準。喬躍山估算,按500線計算,如僅提供資料業務,EPON成本目前已達每線人民幣1,300元,三年內可望降至每線人民幣1,000元,如提供Triple Play業務,目前成本為每線人民幣4,000元,三年內可降至每線人民幣2,000元。按10萬線統計,如僅提供資料業務,FTTH成本目前達到每線人民幣2,000元,三年內可望降至每線人民幣1,200元,如提供Triple Play業務,目前成本為每線人民幣4,500元,三年內可降至每線人民幣2,500元。  

喬躍山指出,若要FTTH在中國大陸大規模普及,距離目前還很遙遠,FTTx與DSL(LAN)的搭配,將是最好的選擇。而FTTH應做為支援Triple Play業務的綜合業務接取平台,如果僅做為單一的寬頻業務承載,將不具備市場發展潛力。  

通訊與娛樂走向融合  

在中國大陸寬頻市場逐漸走向Triple Play的趨勢下,德州儀器全球DSP系統營運副總裁Greg Delagi則特別提出通訊與娛樂彼此融合的趨勢,以及家庭閘道器扮演的角色。他指出,消費者的行為將趨向於在通訊環境下進行各種娛樂,例如收看IPTV、收聽IP音樂、在必要時進行視訊電話、將各種資料儲存在網路上,同時,個人化的節目表、個人化內容,以及隨時隨地的存取各種內容,或進行通話,並將內容透過網路環境分享給他人,這些服務都將是消費者的需求。  

然而,目前的網路、電話,以及廣播電視,卻都分屬於不同系統,彼此無法融合。透過以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為核心的系統架構,以家庭閘道器將各種網路與電子設備加以整合,德州儀器也將持續支援OEM/ODM廠商與寬頻營運業者,提供持續強化的功能表現與技術整合。  

全面交叉競合時代來臨  

從全球最大的局端DSL存取多工器(DSLAM)業者的角度,華為固網全球行銷部中國地區部總工程師徐曉林,則在會議中提出了寬頻網路轉型的構想,同時也提出華為的產品規畫構想。  

徐曉林指出,消耗大量頻寬的各種服務不斷湧現,頻寬永遠沒有足夠的時候,使得頻寬擴充成為迫切需求。因此光纖化是必然趨勢,但是由於成本、服務需求,以及競爭等因素,預計在相當長的期間內,xDSL仍將是寬頻接取的主要技術,FTTH在中國初期將只向高階用戶或商業用戶提供。而無線技術則將成為雙絞線的有效補充技術,在室內布線由WLAN取代,在社區布線則由WiMAX取代。  

而在電信IP化的趨勢下,電信服務也將不再是電信營運商的專利,一般的網路服務商(SP)與內容供應商(CP)利用寬頻接取,就毋須透過電信營運商提供電信服務,這將使電信營運商、網路服務商,以及內容供應商展開全面性的交叉競合,迫使電信營運商必須發展精細化的經營,以QoS提供差異化服務,並提供網路服務商與內容供應商無法提供的一次購足服務,才能留住客戶。  

現有網路無法滿足需求  

針對中國大陸現有寬頻網路面臨的問題,徐曉林認為,現有的寬頻網路並沒有準備好迎接下一波寬頻浪潮。從網路層面來看,現有網路層次不夠清晰,可擴充性差,而接取層與樓宇自動化系統(BAS)之間匯聚層次則過多。由於接取層設備性能與網路結構、線路品質等問題,也造成頻寬提升的瓶頸。此外,目前缺乏非個人電腦(Non-PC)的終端設備,在拓展用戶群與推廣新業務時形成阻礙。  

而在管理層面,則因網路節點數量多而分散,使得維護管理相當複雜,而網路頻寬資源也無法統一管理調度。在服務層面,對於串流視訊、視訊會議,及網路電話等多媒體業務的服務技術準備也嫌不足。此外,現有各層面設備包括DSLAM、寬頻接取伺服器(BRAS)與路由器等設備的QoS機制難以統一,現有DSLAM接取層難以感知服務類型,無法根據服務種類實施差異化QoS策略,這些都是目前存在的缺陷。  

徐曉林表示,未來新型的寬頻網路設備將走向大容量、高智慧,以及高效率等方向發展,而寬頻接取平台也將從ATM架構走向IP架構,並減少層次,成為集中控制的扁平化架構。針對此一趨勢,華為目前則已規畫一系列數位家庭系列終端設備產品,包括無線手機、IP機上盒、寬頻資訊終端機,以及家庭網路閘道器等設備,準備進入下一代寬頻市場。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