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TV Smart TV Apple TV AirPlay Android 智慧型電視 3D TV Apple 聯網電視 Siri LED

人機介面技術整合風起 Smart TV發展邁入新里程

2012-10-01
智慧型電視發展倒吃甘蔗。為提高電視機消費,品牌廠無所不用其極,在LED背光、3D電視等王牌逐漸遜色,業者將目光焦點放在聯網電視,以及具備OS的智慧型電視。未來智慧型電視若整合多元人機介面,以及順利與行動裝置、PC連結,將可更刺激消費者購買慾。
邁入2012下半年,全球平面電視產業將開始衝刺全年銷售業績。在主要區域市場成長力道趨緩,三維(3D)電視銷售熱潮也漸漸退去之際,智慧型電視(Smart TV)成為2012年品牌業者產品推動主力,電視機業者寄望在無可降價的硬體成本結構中,以軟體與服務穩住終端銷售價格。

平面電視整體需求趨緩

由於北美經濟不振及歐債風險,消費市場信心與需求深受影響,2012年平面電視產業出貨與產品開發充滿未知,甚至連潛力市場如中國大陸成長力道也減緩。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方於7月下修2012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預估2012年全球平面電視年成長率(YoY)僅2.3%,其中占有將近九成的液晶電視YoY也僅8.3%。

為提振平面電視買氣,除降價外,品牌廠商積極推出大尺寸、發光二極體(LED)背光、3D、聯網電視來創造產品差異與穩固持續下降的平均銷售單價,其中,聯網電視更是廠商積極推動並持續進化的主力項目。品牌廠商目前正摸索如何在低毛利的硬體銷售模式中,扮演內容或應用消費或媒合平台的角色而獲利。

在聯網電視機在產品特徵與技術上,也隨著市場提供的服務型態或商業模式,從預先搭載網路服務如Yahoo Widget,或連接到串流媒體服務網站如Hbb.TV、Netflix等,演變為目前可連線到開放或封閉服務平台,進行安裝或連結應用後進行服務或內容消費的智慧型電視,未來使用開放型Android平台或Google TV一類產品將更普遍。

而自從智慧行動裝置興起並引發智慧型電視加入智慧裝置生態系,人機介面成為智慧型電視必要特徵,包括語音互動、手勢與臉部影像辨識技術、觸控、鍵盤及運動感測等。

目前何謂最佳的人機介面仍無定論,原因在於應用與使用情境尚在發展中,且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對於搭載這些新技術的高階智慧型電視不見得認同。

Smart TV發展挑戰仍大

在區域市場發展方面,日本市場因高階產品取向使智慧型電視滲透率高於50%,產品傾向由電視業者提供的封閉型服務,如索尼(Sony)的Bravia Internet Video與Panasonic的VieraCast。然而日本已完成數位類比轉換,整體平面電視市場發展趨緩,使智慧型電視市場規模成長受限。

西歐市場方面,由於不像北美有線電視服務有高滲透率包袱,加上來自傳統廣電業者所推動如Hbb.TV、BBC iPlayer等電視聯網服務,目前智慧型電視滲透率在30?40%間,未來比重將穩定攀升。至於東歐新興市場電視需求雖強勁,但寬頻網路普及率不高,將減緩智慧型電視市場成長。

北美市場方面,根據今年5月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公布美國市場網路視訊收視調查發現,2010年在美國一億一千五百萬戶電視收視家庭中,約有兩千四百八十萬戶正以電視機消費網路視訊服務,2011年則成長73.5%達到三千兩百一十萬戶。其快速成長主要原因在於有線電視服務與費率僵固,以及網路串流影音服務快速興起。

值得注意是,這超過三千萬網路視訊用戶中,多達一千八百四十萬戶是透過遊戲機上網收看視訊。而直接使用聯網電視機收看的家庭數由2010年三百一十萬增為2011年的六百八十萬戶,顯示聯網電視機在新機市場成長空間仍大。

未來北美智慧型電視市場發展阻力來自於消費者對終端價格非常敏感,大尺寸與LED背光等規格吸引力遠高於3D或智慧型電視。通路業者沃爾瑪(Wal-Mart)與BestBuy為兼顧價格與網路服務需求,推出可連線到串流網站的簡易型聯網電視。北美市場多元的聯網裝置如遊戲機、藍光播放器也使得聯網電視機市場發展變數較多。

蘋果智慧型電視發展動向可為借鏡

自從蘋果(Apple)在2010年第三季發表第二代Apple TV數位媒體接收盒後,市場臆測蘋果將進一步推出電視機產品流傳已久。雖然陸續有媒體引述所謂權威或知悉內情人士的說法,然而始終無法得到證實。2012年3月鴻海收購夏普(Sharp)股份,並投資該公司位於日本市的10代線,甚至被解讀為鴻海將生產蘋果電視機產品的前導策略。

依照慣例,蘋果會在每年全球開發人員大會(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WWDC)公布新開發軟體工具與技術。這些新工具與技術一般被認為是未來該公司推出新產品的訊息指標,尤其是蘋果擅長建構所謂應用程式(App)生態系,藉由釋出軟體工具與技術使開發人員設計出圍繞在蘋果軟硬產品或平台的App,使消費者難以轉移到其他競爭產品或平台。

2012年WWDC與智慧型電視最相關的新技術當屬AirPlay。蘋果在2011年WWDC中便已公開iOS原有AirPaly支援音訊串流跨裝置分享,擴充為使用者可自iOS裝置如iPhone與iPad裝置的全高畫質(FHD)等級影像複製到電視上,使iOS裝置成為電視人機介面。

AirPlay最重要的意義在提供蘋果裝置間簡易而有效的影音同步的無線通訊協定,未來蘋果可能公開使用AirPlay的應用程式介面(API)給開發人員發展App。

AirPlay為蘋果Smart TV發展關鍵

即使尚不知蘋果究竟是否或何時會推出電視機產品,但若該公司推出電視機,其必將整合進入AirPlay生態系,並擁有系統中獨特地位--大尺寸、家庭視聽娛樂、家庭社交而非個人社交及合適的人機介面。

人機介面部分,由於應用類別仍然以行動裝置為主,蘋果除語音Siri外,在影像類如手勢、面貌辨識操控較少發表看法,因此難以得知整合的動向。即使Siri已成功應用在個人智慧行動裝置上,但電視觀賞情境與手機或平板等個人裝置明顯不同,家庭使用者在與內容互動過程中所引發的人機對話,遠較Siri目前扮演的個人助理角色複雜許多。未來蘋果對各式人機介面技術開發或專利布局動向,將透露其電視機產品發展脈絡。

此外,蘋果也可能推出整合AirPlay、Siri、手勢、面貌辨識的Apple TV機上盒,或甚至是獨立人機互動硬體配件,類似微軟Xbox 360與合作廠商PrimeSense共同開發出Kinect感測器,藉此向已經擁有高畫質電視(HDTV)之用戶滲透。畢竟蘋果擅長在既有IT或消費性電子產品中切割出產品區隔,並將其納入蘋果產品硬體─平台─應用的生態系中。

提升Smart TV使用體驗 多重人機介面技術混搭勢在必行

目前智慧型電視人機介面正配合逐漸多元的使用情境,加入聲控、動作、手勢控制、臉部辨識等技術。正因電視觀賞為所謂Lean-back的使用經驗,「複雜」是最大禁忌,應用的加入與對應最佳的人機介面是產品發展的關鍵。

以聲控為例,Siri在iPhone推出後引發熱烈討論,其技術令人驚喜之處不單只是語音辨識,更在語意的解析與後續的應對。因此將語音引入電視應用的根本問題在於智慧型電視是否如同智慧型手機存在個人助理如提醒、設定等使用情境。若語音控制僅止於如上下左右與輸入等控制類型的功能,遙控器顯然已足夠。

其次,在技術上,語音麥克風感測器設置在2~3公尺外的電視,電視本身就是最大的語音控制的干擾源,因此如何克服在節目播放中與智慧型電視對話的限制是導入語音控制的第一步,如三星(Samsung)的智慧型電視為增加聲控實用性,將麥克風裝置於遙控器上。不過,此舉雖然有效,但既然已手持遙控器,聲控不免多此一舉。

語音辨識的關鍵用途之一在於取代複雜冗長鍵盤字串輸入,如在智慧型電視搜尋時輸入網址或關鍵詞句。一旦搜尋引擎條列出搜尋結果,並進入瀏覽網頁後,類似滑鼠的指向式遙控器明顯優於語音輸入,消費者必須面對動口又動手的整合式人機介面。

由以上實例可明顯理解單獨一種人機介面技術難以滿足智慧型電視各式應用所設定的使用情境,品牌廠商推出產品也以整合多種技術來強調使用的方便性。因此除非人機介面能創造出其他方式難以得到的便利,例如語音人機介面精確的答詢或建議,否則單獨使用任何創新的人機介面,終將流於高階產品的噱頭。

應用軟體才是Smart TV靈魂

人機介面除配合智慧型電視多元應用情境的發展,降低使用複雜度,也引發新的應用,如為支援聲控,智慧型電視設置語音麥克風感測器。由於目前智慧型電視支援Skype Video Call社交應用,一般已內建影像感測器,而個人電腦(PC)等級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影像感測器在解析度上便足以處理影像辨識與判讀。此外,影像感測器也用來辨識使用者作自動登入或個人化設定之載入,例如三星Smart Hub就具備此功能。

不論是影像或語音人機介面,硬體通常僅是單純的感測器,軟體才是這些辨識與判讀的技術關鍵,電視App開發者若能得到智慧型電視品牌廠商的開放支援,例如驅動程式或應用程式介面,將可充分運用這些處理器與感測器資源,開發出新的遊戲、教學、社群等應用。如此一來,將可活化電視App應用開發產業,使智慧型電視如其他智慧行動裝置生態系一般,發展硬體、軟體、與應用相互加值的共生模式。

Smart TV步入關鍵轉折點

觀察2012年各品牌智慧型電視產品後發現,幾乎都訴求App Store與應用程式,並包含網路影音內容搜尋、與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的整合分享,以及整合社群網站功能等。但因加入太多元素,廠商只得先解決使用不易的難題,人機介面遂成為近年來產業關切重點,鍵盤、語音、手勢、肢體、甚至眼睛注視都整合,換言之,智慧型電視究竟智慧與否,得先看人機介面是否足夠智慧。

隨著智慧型電視產品的百家爭鳴,消費者與App開發者面對的是更多樣的平台,如各品牌自有、Google TV或其他客製化的Android,以及各類應用程式,將使消費者擔心產品成熟度,App開發者也無所適從,未必利於產品發展。

智慧型電視聯盟(Smart TV Alliance)發起,將有助於智慧型電視平台整合,使所有軟體、電視硬體與服務廠商,開發適用於各品牌智慧型電視平台的應用程式,同時引導開發者使用開放系統。

中國大陸雲電視行業標準推出,也是另一個實例,暫且不去討論標準是否完整精確,也不論背後政治角力,至少標準有助於產品與技術整合,也使供應鏈上業者得以積極參與,促成智慧型電視整體發展。由此角度來看,智慧型電視已來到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

同理,人機介面也正進入技術整合階段,應用的加入與最佳的人機介面取捨是產品發展的關鍵。為讓使用者能與應用完美互動,未來動口又動手的整合式人機介面會是智慧型電視使用常態,單一技術難以滿足智慧型電視應用的使用情境。

而在此趨勢下,當人機介面提供完整的感測器與運算資源,電視App開發者若能得到智慧型電視品牌廠商的開放支援,將可充分運用這些處理器與感測器資源,開發出創新應用,如此才能活化電視硬體、軟體、與應用相互加值的共生模式。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