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佳泰 Google CSA Matter 智慧家庭 物聯網

智慧家庭掀起Matter旋風(1)

2023-04-28
Matter標準去年10月公布後,業界討論熱度不斷。不過,Matter究竟為何誕生?實際採用Matter會遇到哪些問題?未來Matter版本將朝哪些方向演進?百佳泰近期舉辦研討會,說明智慧家庭將如何迎接Matter時代。
Pixabay

市場調研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近期報告指出,智慧家庭(Smart Home)市場規模在2022年達到791億美元,並預計將從2023到2030以27.07%的年均複合成長率逐步增加,顯示在萬物聯網的趨勢下,智慧家庭作為熱門應用場域商機火熱。

亞馬遜、Google、蘋果、三星電子等大廠積極搶占智慧家庭潛力市場,各式產品和操作平台五花八門。各大廠商通常為自家產品打造專屬平台,導致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陷入「生態系抉擇」難題,無法完全以需求出發選擇合適的產品,或者必須在手機裡下載多個智慧家庭主控器軟體,造成消費及使用上的不便。

有鑑於此,致力推動智慧家庭統一標準的連接標準聯盟(CSA)成立,其前身為Zigbee聯盟,由Zigbee聯盟和智慧家庭大廠共同推動的Project CHIP專案正式更名為Matter,於2022年10月推出Matter 1.0版本,宣告裝置之間共同語言的誕生。百佳泰身為Matter驗證服務實驗室之一,近期舉行「Matter新規暨物聯網創新整合應用」論壇,邀請Matter生態系業者到場說明統一標準帶來的影響及策略布局。

Matter標準眾望所歸

歷經數次延期,Matter 1.0終於在去年10月現身,甫推出便受到熱烈歡迎。CSA中國地區代表商瑞云表示,Matter 1.0基礎規範的下載次數截至今年1月的CES已達9,000次,宣布支援Matter的品牌則超過120家,近期已經可以看到相關新品,預期接下來市場上支援Matter的產品將持續增加。

此外,Matter標準也預計將在春秋兩季每隔半年進行版本更新,除了功能升級,也將納入更多裝置類型。商瑞云表示,現在CSA內部已經成立許多任務小組,以開發不同新的裝置類型,包括攝影鏡頭、掃地機器人、白電、AP無線接入點、能源管理設備,以及環境監測、一氧化碳偵測、存在感測等各式感測器。

商瑞云說明,Matter在設計之初便以簡單、互操作、可靠和安全為四大原則(圖1)。「簡單」,只要採用Matter標準就代表具有統一的入網流程,方便裝置入網使用;「互操作」,Matter除了技術規範,也同時提供軟體開發套件(SDK)及測試工具,方便開發者實現Matter跨通訊協定、跨品牌的互操作性;「可靠」,Matter身為在地(Local)連接互聯標準,在缺乏網際網路的情況下可以確保裝置基礎操作不受影響。此外,Matter由超過280家上下游公司共同開發,貢獻許多經過市場驗證的成熟技術,在正式發布之前也經過多輪測試驗證;「安全」,Matter為裝置建立安全通訊通道,傳輸的封包經過加密,並針對空中更新(OTA)設計專門的安全機制。

圖1 Matter四大設計原則 (圖片來源:百佳泰)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Matter打開市場商機

智慧家庭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性,無論是洗衣機主動提醒,或是開關電燈、音箱,都能透過聯網裝置打造新型態智慧生活。不過,這類裝置所具備的問題與其好處一樣顯而易見。亞太區谷歌智能家居技術服務總監賀亮提出智慧家庭面臨的四大挑戰,並說明Matter的特性優勢將如何協助解決現有問題。

設置繁瑣

對於不見得熟悉IT技術的消費者來說,智慧裝置隨插即用是最理想的狀態。然而事與願違,現在智慧家具普遍需要經過一連串繁瑣的設置步驟,賀亮以Google統計數據為例,設置單一智慧家具平均需要經歷32個「下一步」,對熟悉科技產品的消費者可能在8分鐘內完成,但一般大眾卻可能因為設置過於複雜而放棄,因此無法享受智慧家庭帶來的便利生活。

賀亮表示,在Matter標準推出後,Google Android系統已全面支援該標準,在Android的DNS提供支援Matter的服務。Android手機將自動偵測到附近的Matter裝置,並跳出設置介面,接著再使用相機掃描QR Code進行設置,整個流程順暢度提升,可將步驟縮減至接近原來的四分之一。

碎片化的控制

只有一個智慧家具無法打造智慧家庭,真正的智慧家庭中,燈具、智慧電視、門鎖、窗簾、洗衣機等日常家具都需要成為聯網裝置。由於不同廠家的裝置以不同的App進行控制,使用時需要不斷切換,設置多個帳號密碼也讓使用十分不便。

Matter標準可以想成是未來裝置間的共同語言,作為基於IP的標準提供可靠連接。支援Matter的裝置將可彼此互聯,打破生態系藩籬,讓使用者選擇更多元、使用上也更簡便。

倚賴網際網路

實際使用時,即使已經費時費力下載手機App、將裝置設置完成,也還是無法保證裝置能夠正常運作。由於許多智慧家庭廠商的解決方案需要與雲端連接,網際網路(Internet)的連接穩定性將影響延遲狀況,來自不同廠家的產品即便使用同一生態系進行控制,仍可能因為延遲差異而導致反應有快有慢,造成使用者體驗不佳。

Matter是一個基於在地(Local)連接的標準,可以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情況下運作,因此受網路帶來的不穩定性影響較小,能夠改善使用者體驗。

「智慧」家庭還是「聯網」家庭?

雖然不斷為這些裝置冠上「智慧」稱號,很多裝置仍只能稱得上「聯網」。賀亮以智慧洗衣機為例,連接至網路的洗衣機能在衣物清洗完畢時語音提醒,卻可能無法感測衣物拿取狀態進行二次提醒,便利但不夠聰明。

對此,賀亮認為,Matter 1.0標準推出後,設備製造商只要保證產品支援Matter,就不用再費盡心思讓產品與各個生態系相容,將有更多時間精力可以投入產品開發,加入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功能,讓智慧家庭名符其實。

Matter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能夠藉由統一標準、簡化控制帶來極佳的使用者體驗,讓繁複操作過程不再是阻止一般民眾踏入智慧家庭的障礙,徹底打開市場,讓智慧家庭真正起飛。那麼,對裝置供應商來說,Matter的出現是否也代表將來產品不再需要通過特定的智慧家庭生態系認證?

賀亮從兩個角度解釋這個問題。首先,以技術角度來看,CSA的認證和Works with Google Home的認證所涵蓋的範圍其實並不相同。CSA主要驗證基本的Matter功能,而Works with Google Home則考慮將Matter裝置接入Google生態系是否會出現其他問題,針對已通過CSA認證的Matter基本功能,以更複雜的用例進行驗證。就這點來說,CSA和Google並非兩道互不相干的關卡,通過Matter認證更像是加速產品取得Works with Google Home認證的方式。

以商業角度來看,雖然Matter在業界具有話題熱度,但對於智慧裝置真正的目標消費族群,Google Home等生態系品牌才是熟悉的智慧家庭標誌,廠商取得此類認證更容易向消費者傳達「這是智慧家庭裝置」的訊息。

智慧家庭掀起Matter旋風(1)

智慧家庭掀起Matter旋風(2)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