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域反射法 CTMU TDR ADC DAC 比較器 PIC 控制器 MCU 脈衝

HARQ機制把關 TD-LTE數據傳輸更可靠

2012-12-31
分時長程演進計畫(TD-LTE)技術中,混和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的基本概念,包含基本ARQ設計分類,額外導入的前饋式錯誤更正碼(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以及軟合併(Soft Combining)的資料封包處理方式。
由於此錯誤重送機制在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 TDD)架構下實作時將有較大的困難及複雜性,因此本篇討論下行(Downlink, DL)、上行(Uplink, UL)HARQ的設計及運作流程,以期讓讀者對此錯誤重傳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介紹HARQ程序前,先簡單說明LTE在物理通道的種類與用途,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標準中針對上下行鏈路各有定義,其描述如表1所示。

HARQ程序依特性可分兩類

傳送端(Transmitter)送出資料,並收到接收端(Receiver)送回的ACK/NACK後,判斷出是否傳送無誤或須再送新資料/重傳,此一來回即稱為--HARQ程序。HARQ程序依特性可分同步/非同步(Synchronous/Asynchronous)以及適應性/非適應性(Adaptive/Non-adaptive)兩種。

同步/非同步HARQ
  同步HARQ特性是首次傳輸和重傳的時間間隔為固定。非同步HARQ特性是在首次傳輸後,重傳的時間無法預先知道。

適應性/非適應性HARQ
  適應性HARQ特性是重傳的頻率資源對應位置(Frequency Resource Location),甚至傳輸的格式會有所變動。適應性HARQ特性是重傳其頻率資源對應位置及格式皆與初始傳輸時相同。

一個自基地台(eNB)至手機端(UE)的一個下行傳輸,搭配手機端須回傳的ACK/NACK,以及接下來的新傳輸/重傳,此一完整來回即稱為下行HARQ程序。其概念如圖1所示。

圖1 下行HARQ程序示意

下行HARQ程序具適應性

下行HARQ程序其於PDSCH的初始傳輸與新傳輸/重傳關係屬於非同步的,亦即無法預測新傳輸/重傳的時間點,然而初始傳輸和在PUCCH/PUSCH回傳的ACK/NACK是屬於同步的,其關係依不同的上下行結構(UL/DL Configuration)定義如表2。

表中數字即為圖1中的k,其對應接收到PDSCH資料所在的子訊框編號n,而ACK/NACK即會在子訊框編號n+k的位置回傳,雖然新傳輸/重傳所在的子訊框位置無從可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其必在子訊框編號n+k之後4毫秒以上傳新資料/重傳。

在下行HARQ程序中,每次傳送資料的頻率資源位置及詳盡的傳輸格式都可以有所變動,因此屬於適應性HARQ。另外,由於上下行結構分配的上下行子訊框不均,加上有特殊子訊框(Special Sub-frame)的配置,下行HARQ程序回傳ACK/NACK的方式可分為綑綁(Bundling)及複用(Multiplexing)兩種,以下一一解釋。

ACK/NACK綑綁模式
  數個下行子訊框所須回傳的ACK/NACK被分配在同一個上行子訊框上傳時,每組碼字(Code Word)各別產生1個位元的ACK(傳1)或NACK(傳0),並會AND起來在上行子訊框中回傳1個位元的ACK/NACK,若有兩組碼字時,則會回傳2個位元。

ACK/NACK複用模式
  數個下行子訊框所需回傳的ACK/NACK被分配在同一個上行子訊框上傳時,每組碼字在一個子訊框產生的1個位元的ACK(傳1)或NACK(傳0),並會於上行子訊框各別傳,若有兩組碼字時,會將各子訊框的ACK/NACK先AND後再於上行子訊框傳,不過有限制至多一個子訊框傳4個位元。

如何分配哪些下行子訊框在哪個上行子訊框回傳ACK/NACK由表3所規定,其數字K:{k0,k0,...km-1}代表上行子訊框編號n有M個下行子訊框編號的ACK/NACK要回傳。

值得一提的是,HARQ-ACK屬於上行控制資訊(UCI)的一部分,若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有分配PUCCH資源給UE,UCI可以單純經過通道編碼處理後在PUCCH上傳輸;若UE是被分配到PUSCH資源位置時,會根據當時是否有上行資料(UL-SCH Data)傳輸而有個別的處理方式,也因此在前文中會看到上行是可在PUCCH/PUSCH傳輸。

自手機端至基地台的一個上行傳輸,搭配基地台須回傳的ACK/NACK,以及新傳輸/重傳,即稱為上行HARQ程序(圖2)。

圖2 上行HARQ程序

上行HARQ程序剖析

表4中數字即為圖2中的kPHICH,其上對應的是接收到PUSCH資料所在的子訊框編號n,而ACK/NACK即會在子訊框編號n+kPHICH的位置回傳,而新傳輸/重傳所在的子訊框位置則是看右表的k",在子訊框編號n+kPHICH+k"的位置上傳新資料/重傳。

由於上行子訊框的數量在每個上下行結構比下行子訊框少,考量到在嚴重雜訊情況下若一直傳錯資訊,再不斷重傳資料相當費時且沒有效率,因此標準中另外定義了一個子訊框綑綁模式(Sub-frame Bundling Operation),其是將欲上傳的資料在連續四個上行子訊框中傳遞。

錯誤重傳機制占重要角色

本文敘述上下行HARQ程序的定義和分類等,目的是將本來分散各處的資訊整理起來讓讀者更容易入門。但如果是要進行系統的開發,仍有相當多的細節須要研讀標準,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及探討。

(本文作者任職於資策會智通所)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