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發展研討會實錄 解析RFID技術及應用發展

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已被公認為電子產業界的重大發展趨勢。各家廠商無不緊盯其發展現況,等待搶食其所帶來的廣大商機...
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已被公認為電子產業界的重大發展趨勢。各家廠商無不緊盯其發展現況,等待搶食其所帶來的廣大商機。其中,RFID晶片的設計門檻不易跨越,造成許多業者有心卻無力,因此本刊(新通元件雜誌)特別於日前舉行「RFID技術發展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由專家解析RFID晶片的設計重點,並輔以量測技術的介紹,由量測專家解析如何採用對的量測技術以加速研發及生產流程。以下便為此次研討會所提供的相關資訊。  

美國Wall-Mart自2000年正式宣布將於2005年全面運用RFID技術至該公司的物流管理中,促使RFID不僅成為熱門議題,其相關技術皆被陸續使用到物流控管、安全管制等方面。此外,美國國防部採用主動式RFID於軍用品運送管控,讓軍用品調度上更能迅速且確實地被掌握。美國Wall-Mart的策略讓RFID頓時掀起一陣風潮,各行各業莫不希望自身產品可以運用RFID技術,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不只是取代現行的條碼  

根據資料顯示,至2005年為止,Wall-Mart運用RFID於物流管理的比例約為60%,與當初預估相差了4成之多。到底RFID的優點及缺點在那裡?工研院系統中心系統應用組經理許敦年(圖1)表示,Wall-Mart之所以積極投入RFID在物流管控方面的使用,乃是因為產品從運出物流中心至商店上架一連串過程皆可透過RFID確實掌握物流狀況和產品資料,其所帶來的連帶效益及功能難以估計,如防止產品失竊、供應需求規劃、循環盤點、告知消費者購物資料、付款掃讀上的便利以及庫存交付與保有管理等。許敦年強調,RFID標籤辨識應用所帶來的附加價值無可限量,如捷運悠遊卡便為成功案例之一。然而有許多業者在不清楚相關技術的情況下,急於以RFID標籤辨識完全取代傳統條碼,以致於遇到許多難以克服的技術障礙,造成裹足不前的窘境。  

低頻系統應用廣泛 成本仍為高頻系統普及障礙  

工研院系統晶片技術中心計畫主持人莊凱翔(圖2)談到,有關RFID的應用乃是源起於二次世界大戰運用於軍事雷達技術,1980年代則是將RFID晶片植入動物體內(如寵物等),以方便管理及資料建檔。而RFID設計技術之所以被看好的原因則是只需改變前端晶片設計,並不需要改變後端系統,大幅降低設計過程的複雜性。而目前台灣電信總局已開放922-928MHz頻率的申請,以電池波傳輸方式,傳輸距離比起低頻系統來得更遠,傳輸距離約為1~6m,十分適合高頻RFID之發展。  

目前市場上被大量應用的頻率標準為135kHz和13.56MHz,屬於低頻系統,如捷運悠遊卡就是利用13.56MHz低頻率技術,傳輸距離相對來說較短。而低頻率RFID之所以會被大量應用,乃是低頻RFID專用讀取器晶片技術開發環境已趨於成熟,晶片製作成本降低,使得市場應用層面十分廣泛。而高頻RFID因為相對的射頻技術較為複雜,讀取器晶片不符合大量應用的成本限制。  

尚未成熟的主動式RFID技術  

被動式RFID的基本原理乃是透過射頻方式將訊號傳送至RFID讀取器,利用回覆訊號讀取審核資料,其RFID標籤不含電池。莊凱翔指出,由於RFID會吸收自己的訊號,且遠大於對方所要吸收的訊號,該因素成了RFID晶片設計上需要克服的技術之一。相對於被動式RFID,主動式RFID的特性則是含有電池能量,內部設計則分為則具備及不具備主動傳送電磁波訊號兩種。  

莊凱翔談到主動式RFID晶片電路設計必須需考慮Low Power此一基本條件,因此在能量有限的因素之下,電路設計簡單化將是運作效能高低以及傳輸距離遠近的關鍵之處。除此之外,由於能量有限,為了增加電路的可靠度及省電等考量,莊凱翔建議可運用數位設計方式,可增加系統運作的可靠度。而因RFID電量無法太大的關係,記憶體容量選擇也是其中的重要關鍵。  

RFID量測技術與實務探討  

RFID系統設計可根據以下重點做不同撘配,其使用的頻帶在於135kHz、13.56MHz、315MHz、433MHz、860~930MHz、2.45GHz。根據不同客戶需求,使用00K(100% ASK)、x% ASK、FSK、PSK、FHSS等方式調變。編碼方式有NRZ、Manchester、DBF、MFM、Miller、Extended Miller、FMO等。使用RO(Real Only)、WORM(Write Once Read Many)、RW(Read Write)等通道傳輸,通訊方式則有Half-duplex(HDX)、Full duplex(FDX)、Sequential(SEQ)等。  

在量測方面,太克科技頻譜產品經理Hideaki Ogata(圖3)表示,測量RFID的困難與挑戰在於訊號斷續微弱,有許多種不同的調變方法需要分析,要同時從智慧卡與標籤上擷取RF訊號,需要時間頻率的主要分析、擷取並分析跳頻信號,以及認證RF干擾。Hideaki Ogata並表示,測量RFID最合適方法就是採用即時頻譜分析儀解決方案(RSA)(圖4),即時頻譜分析儀的優勢在於提供偏差頻率量測、佔用頻寬量測、模擬發射、調變量測、時間量測…等。  

晶片價格及讀取率有待進一步發展  

RFID有幾個異於條碼的特性,如不需要主動掃描的過程、透過無線電傳送可同時讀取多個電子標籤、可重複使用以及即使移動中仍可讀取等功能。但為何RFID至今仍無法大量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中,根據工研院系統中心系統應用組經理許敦年表示,RFID尚未大量應用的原因乃是RFID價格目前仍偏高,預計晶片價格降至5美分之後能達到全面應用的程度。  

標籤讀取率則是目前RFID最需要克服的技術條件,許敦年談到工研院針對RFID標籤讀取進行一連串測試結果中顯示,標籤的位置(如垂直、平行或傾斜等角度)、商品本身的材質(如商品經由膠合會破壞RFID標籤,造成讀取率降低)、出貨環境(如出貨現場環境潮濕或出貨地板為金屬材質)皆會影響標籤讀取率。此外,RFID無線電波頻寬標準及相關法規和EPC網路架構都尚未完成,也是造成RFID無法大量應用的原因。  

針對未來RDID的發展,許敦年建議RFID應朝向資訊整合的方向前進,而不是只冀望RFID全面取代條碼而已。目前,工研院已成立RFID研發及產業應用聯盟,提供經費及輔導台灣業者投入RFID的研發及應用,讓台灣業者掌握創新技術贏得市場先機。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