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將成下世代網路主流 數位家庭驅動網路進化

2006-09-18
有鑑於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寬頻網路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台灣政府因而積極運用各項政策規畫,並擬定2005~2009年投入新台幣300億元經費,預計完成6,000公里寬頻管路布建,以利固網業者進行光纖鋪設,同時結合光纖產業上中下游元件和設備體制建置,促使光纖產業進入成熟起飛期。基於上述市場環境,通訊產業聯盟-FTTx&PLC產業交流會特別邀請光纖網路業者及工研院,藉由上述單位豐富的經驗與國內廠商進行交流,並針對光纖市場以及技術特性等議題進行探討。
有鑑於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寬頻網路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台灣政府因而積極運用各項政策規畫,並擬定2005~2009年投入新台幣300億元經費,預計完成 6,000公里寬頻管路布建,以利固網業者進行光纖鋪設,同時結合光纖產業上中下游元件和設備體制建置,促使光纖產業進入成熟起飛期。基於上述市場環境,通訊產業聯盟-FTTx&PLC產業交流會特別邀請光纖網路業者及工研院,藉由上述單位豐富的經驗與國內廠商進行交流,並針對光纖市場以及技術特性等議題進行探討。 由於傳統電信產業成長趨緩,如何拓展新興服務吸引用戶,以維持業務持續成長,已成為目前電信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因此,傳統電信業者無法再墨守成規,必須藉由其他業者的力量,才能取得最佳市場商機。此外,網路光纖化已是電信業者開創藍海的基礎建設,透過產業鏈每個環節的逐一成形,才能落實完整的建置技術和維運系統。另外,隨著結合語音、影像以及數據的三合一(Triple Play)網路服務現身於市場,造成頻寬需求大幅提升,以及多重服務接取網路,成為市場演進的自然產物。未來,則是利用分封化促使跨平台服務加以整合,以降低整體成本,反之,則必須面對客戶接受度和QoS等問題。而運用光纖到家(FTTH)以及被動光纖網路(PON)的拓樸特性、分封化通訊技術以及下世代網路(NGN)標準法規,將可加速行動與固網、電信、資訊與傳播服務彙整,以達到跨平台整合的目標。光纖網路市場持續成長工研院資通所經理周雲龍(圖1)指出,縱觀全球光纖市場發展,投入光纖布建已達5~6年的日本,2005年第1季FTTH單季使用增加數首度超過ADSL,預計2006年FTTH用戶可達930萬戶;2006年美國FTTH市場已達600萬戶,預計2008年可達1,200萬戶;歐州方面,法國目前也已引進 PON技術,預計2015年可達1,100萬戶,另外,英國電信業積極導入光纖網路布建,上述全球各區域光纖發展情況,顯示目前光纖網路市場呈現穩定成長。建構完善測試環境周雲龍表示,工研院資通所為了促使台灣廠商積極投入光纖設備市場,並與速博等網路業者於亞東技術學院、高雄科學園區進行光纖網路布建測試。其中,亞東技術學院光纖網路主體由速博所提供,相關業者得以將xDSL等設備導入光纖網路中進行測試,並結合電力線通訊(PLC)於室內環境,以延伸影像應用服務,且已於今年正式布建Triple Play網路架構,提供廠商開發光纖設備時的測試場所,可節省商業支出成本。而工研院資通所也與高雄科技大學合作,以FTTx、PLC以及WiMAX為基礎架構導入多元網路服務,使得用戶端設備(CPE)廠商可運用該測試系統。目前ADSL從申請到正式開通平均約為2~3天布建時間,而FTTH則需要 2~4星期,未來在光纖用戶逐步大量開通時,如何達到1~2天的快速布建,並提供良好穩定的寬頻服務,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IP化帶動網路技術多元化 針對寬頻接取網路發展,中華電信研究所寬頻網路研究室王井熙博士(圖2)表示,台灣電信產業在固定語音服務市場已十分飽和,但並不表示市場已經萎縮,而是面對IP化網路世代來臨,以及語音建置電路數目趨緩,特別在消費性電子方面,新興網路如何連接不同技術加以串連,才能真正符合網路接取多樣化。在未來的寬頻服務市場,當語音服務不斷增加,也促使網路市場不斷成長,新一代網路則是強調服務、傳輸不分離,如家庭網路具備特色化需求,網路IP化將強化網路服務管理的重要性,在數位家庭市場的驅動下,將不只局限於語音服務,而是朝向Triple Play加值服務以及家庭安全等發展。在寬頻網路演進過程中,如何導入寬頻服務及認證機制十分重要,在未來高達100Mbit/s傳輸頻寬下,可區分為網路獨享或共享,藉由網路電路系統不丟封包時可與其他網路用戶分享頻寬,以達到節省成本、降低費用的目的,但卻必須面臨QoS等安全性問題,可看出單一化解決方案已不再是主流,頻寬有效利用預計將成未來趨勢。網路資源有效利用IP 化已是必然的趨勢,其中乙太網路將成為服務品質的關鍵條件,由於光纖都會接取乙太交換器技術具備提高寬頻交換容量、服務品質保證、維運方便、系統穩定度以及服務適應等優異特性,非常適合與光纖網路加以整合。展望未來,網路傳輸必須達到資源有效利用,並落實頻寬分享環境,才能驅動寬頻服務邁向多元化。(詳細圖表請見新通訊元件雜誌67期9月號)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