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軌衛星 鐳洋科技 立方衛星

深化台灣衛星自製能力 鐳洋啟用太空研發中心

2023-02-21
為提升台灣自製衛星能力且強化太空人才培育,近年積極布局太空產業鏈的陣列天線設計及測試廠商鐳洋科技今日宣布正式啟用「桃園青埔太空研發中心」,同時也與國立中央大學攜手打造「立方衛星整測實驗室」,期能藉此深化台灣自製立方衛星產業鏈間的合作。

近年來,SpaceX 與OneWeb加速商用衛星時代的來臨,烏俄戰爭爆發後,低軌衛星應用更是受到各國重視。根據市調機構TrendForce預估,低軌衛星商機可期,帶動2023年全球衛星產業產值高達3,083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則是預估,全球太空經濟2040年將超過1兆美元。

另外,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近期發佈的立方衛星(CubeSat)市場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CubeSat市值為2.1億美元, 預計2027年將上看4.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15%。

對此,鐳洋科技董事長王奕翔表示,面對龐大的太空產業商機,已掌握關鍵ICT技術的台廠也不能缺席。台廠在PCB、衛星天線、航太零組件上占有一定的優勢,技術能力不輸國外廠商,要把握絕佳的機會點,接軌國際並擴大合作。

至於為何會選擇立方衛星?原因除了其未來成長可期之外,另一個關鍵是「成本較低」,對於台灣業者、學研機構而言,是比較「玩得起」的衛星。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趙吉光解釋,立方衛星的成本門檻較低,相較於其他中大型衛星成本動輒幾十億起跳,立方衛星製造成本約新台幣 2,000萬,而火箭發射成本約新台幣8、900萬,總計約新台幣3,000萬。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張起維則指出,透過衛星提供通訊服務,數量是決定服務品質關鍵之一,衛星數量越多,通訊速度就越快;而為了有效控管成本,製作與發射成本較低的立方衛星也就成為低軌衛星首選。

總之,台灣搶攻太空產業鏈已是箭在弦上。王奕翔指出,在太空產業鏈中,地面設備是台廠可專注發展的方向,畢竟台灣資通訊產業非常蓬勃發展。另一個可行的方向則是衛星製造,這也是鐳洋與中央大學現正進行的計畫,且是雙方合作建立立方衛星整測實驗室的原因,希望與央大的配合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