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6E 6GHz 頻譜 FCC 無線連接

1200MHz連續頻譜駕到 Wi-Fi 6E揭開6GHz頻段新篇章

2022-09-01
2020年4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宣布為Wi-Fi和其他未授權裝置開放6GHz頻段。這是件好事,可說是自從Wi-Fi 6和正交分頻多重接取(OFDMA)出現以來,在Wi-Fi領域發生過最好的事情之一。

2020年4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宣布為Wi-Fi和其他未授權裝置開放6GHz頻段。這是件好事,可說是自從Wi-Fi 6和正交分頻多重接取(OFDMA)出現以來,在Wi-Fi領域發生過最好的事情之一。

在進一步分析這成為Wi-Fi里程碑的原因前,得先注意到,自1985年在美國出現至今,Wi-Fi在2.4和5GHz頻段上總共只獲得了583MHz的頻譜,為多次獨立授予頻譜的過程中逐漸累積的結果。Wi-Fi的普及率穩步上升,提供明顯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Wi-Fi的性能也不斷提升,導致Wi-Fi在2.4和5GHz頻段的發展已達極限。

2020年4月,在「未授權使用實驗」進行了35年之後,Wi-Fi獲得了1200MHz的頻譜,使美國目前可分配的Wi-Fi頻譜翻了一倍有餘。美國Wi-Fi技術上一次從FCC獲得頻譜,是作為一種共存實驗,改善頻道規畫與其他監管機構的協調性,允許使用未授權國家資訊基礎建設(U-NII)-2c(擴展)5GHz頻段。2003年FCC提供的頻譜,讓美國額外取得可供Wi-Fi使用的240MHz頻譜。當時,存取點(AP)和客戶端設備都需要新的無線電設備來使用這個新的頻率範圍,且存取點須有能力偵測和避開該頻段現有的使用者——固定雷達裝置。要達到此目標,須執行動態頻率選擇(DFS)以確保Wi-Fi安全地接入頻道而不干擾現有服務。

本文詳細介紹新的Wi-Fi 6E頻段和相關規則。

Wi-Fi 6E好處多多

Wi-Fi 6E優點如下所列。

.僅需Wi-Fi 6和OFDMA:無須使用緩慢的過時技術(802.11a/b/g/n/ac)。

.容易規畫:可進行網路區隔並以安全和體驗品質(QoE)為基準實施政策。

.延遲優化:即使在高密度環境下,延遲依舊小於2ms。

.令人難以置信的頻寬:頻道寬更容易支援。

.乾淨的射頻:雜訊低、壅塞少。

Wi-Fi 6E並非一夜之間誕生,其所帶來的解決方案都經過研究,大多數是為了解決特定的挑戰(圖1)。多年來,Wi-Fi取得了許多進展,為其成功做出貢獻。正如Wi-Fi 6是為了解決Wi-Fi 1~5操作中固有的一些問題而創建,Wi-Fi 6E也將實施有助提升運作表現的Wi-Fi頻譜規則。這是自802.11a(Wi-Fi 3)時代以來,美國授予Wi-Fi的第一個新頻譜。Wi-Fi 6E規範設計和實施的目標為消除頻譜障礙,讓使用者不再受阻,可盡情享受Wi-Fi的各種優勢,如80和160MHz頻道。

圖1 Wi-Fi 6E推廣無線優先的連接設定方式

當然,重頭戲是5.925GHz和7.125GHz之間的1200MHz頻譜,統稱為6GHz頻段,其主要特色為具備「連續」的頻譜。連續頻譜代表6GHz在頻率範圍內從頭到尾沒有中斷或空白。歷年來逐步定義的Wi-Fi運作範圍隨著時間推移、隨著頻譜開放需求增加而擴展。
未使用的頻譜難以取得,但技術確實會隨時間演進而改變或過時。每當這種情況發生,頻譜範圍的主要使用者逐漸減少,一些頻譜最終將會重新分配給其他用途。頻譜是一種寶貴的資源,而Wi-Fi技術日漸成熟,相關技術也隨之進步。例如,DFS的開發讓Wi-Fi和現有的雷達系統有更多的感知共存(Cognitive Coexistence),因此在2003年能夠增加240MHz(U-NII-2c)供Wi-Fi使用。 美國的Wi-Fi可在U-NII-1、U-NII-2a、U-NII-2c和U-NII-3中運行,共有500MHz的5GHz頻寬(圖2)。然而,這些範圍在目前的U-NII範圍之間留下間隙。這些間隙可從分配的頻道編號中看出,U-NII-2a和2c之間從64跳到100,U-NII-2c和3之間也是如此。因此,Wi-Fi一直在一個不連續的範圍內運行。從802.11n通訊協定(Wi-Fi 4)開始,一種叫做頻道捆合(Channel Bonding)的技術允許兩個20MHz的頻道綁在一起,形成一個40MHz的頻道,頻道寬度增加一倍,可發送的數據流通量幾乎增加一倍。就像高速公路拓寬後負載量提高,頻道捆合能夠增加同時間段可發送的數據量。然而,頻道捆合須從一個連續的頻率範圍內創建綁定的頻道,由於5GHz未能覆蓋的間隙存在,這一要求限制了可進行捆合的頻道數量。此外,使用寬敞的頻道會留下像廢料一樣未能合併的頻率範圍,換句話說,這樣會造成頻譜浪費。

圖2 Wi-Fi的2.4和5GHz頻譜

Wi-Fi 6E是1200MHz的連續頻譜(圖3),可無縫覆蓋U-NII-5、U-NII-6、U-NII-7和U-NII-8。由於大多數存取類型的覆蓋範圍沒有間隙,頻道規畫可有效擴展不受寬度限制,也不會造成浪費。更寬的頻道速度更快,現在最快的Wi-Fi 6數據速率是MCS 11(0.8μs GI)。假設一個客戶端有兩個空間串流(Spatial Stream),MCS 11的數據如表1。

圖3 新6GHz頻段,具備1200MHz可連續存取的Wi-Fi頻道

表1並未考慮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MU-MIMO)和MU-OFDMA等特定情況的改善情形(可增加有效的數據流通量),但重點應該很清楚了。如果需要1Gbps來滿足使用者的容量需求,便需要一個80MHz的頻道。在今天的5GHz中,美國只有6個80MHz頻道,歐洲只有5個,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頻道就更少了。由於寬頻道的數量有限,使用更多存取點支援更多使用者會更快地耗盡現有頻道。有了Wi-Fi 6E,達成14個80MHz頻道和7個160MHz頻道不再是空談。

Wi-Fi 6E打破相容性慣例

Wi-Fi首次推出時,只有802.11b通訊協定,而且僅能在2.4GHz頻譜上運作。隨著技術發展,通訊協定和無線電設計都產生變化,Wi-Fi慢慢發展為交雜混合的環境,目前為止可支援Wi-Fi 1~6。可以說,Wi-Fi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內置的向後相容性,確保前一代通訊協定在新協定推出後仍然可以使用。現在,常常能在Wi-Fi網路上發現混合的客戶端類型和功能。

然而,事實證明向後相容不是理想狀態,原因有二。

.較為老舊的客戶端傳輸效率無法和新一代的相比,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發送相同數量的數據。

.為保持向後相容所需的管理協定,其開銷往往十分可觀,並將進一步導致效率損失。

最終,若要在一個給定的環境中得知網路容量,實際上要看當前(通常是隨機和可變的)共享網路的客戶端能力組合。遺憾的是,對於能實現多少容量的問題,答案往往是「這取決於客戶端的組合」。

Wi-Fi 6E透過限制6GHz頻段內只可存取Wi-Fi 6及以上的通訊協定,擺脫過去多協定相容的複雜問題。將Wi-Fi 6通訊協定與Wi-Fi 6E頻譜相結合,讓Wi-Fi 6能大展身手。Wi-Fi 6提供確定的、已預排的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並且支援網路區隔、出色的QoE和單程低於2ms的優化延遲。這樣得出的網路容量明顯好於「視情況而定」。隨時間經過,Wi-Fi將通過更新的標準,如Wi-Fi 7便已由IEEE標準機構開始進行相關討論。新一代通訊協定和相容機制之間的差異將比從Wi-Fi 1到Wi-Fi 6經歷的巨大轉變更輕微。這真的像是Wi-Fi的「重生」,打破它的枷鎖,超越它的歷史,煥發出新的光彩。

四種存取點類型降低干擾

Wi-Fi從一開始就設計成一個好鄰居,從不干擾在同一頻段運行的其他服務。避免鄰居干擾的功率位準(Power Level)限制一直是監管規則的一部分。

Wi-Fi 6E造成了一些改變,為Wi-Fi定義了四個獨立的存取點類型,每個類型都有自己的規則(圖4)。

圖4 Wi-Fi 6E存取類型及規則

.標準功率型(室內/室外)

.低功率型(室內)

.超低功率型/便攜式(室內/室外)

.客戶端(室內/室外)

下面分述四個類型的定義。

標準功率型(室內/室外)

標準功率是唯一支援Wi-Fi 6E存取點在室外操作的存取類型。只要滿足要求,標準功率型存取點也可以在室內使用。此類型功率限制最大為36dB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且存取點必須透過自動頻率協調(AFC)服務進行協調。在美國,標準功率也是唯一僅能在U-NII-5和U-NII-7進行操作的存取類型(圖5),總共得到850MHz的存取範圍。

圖5 標準功率頻譜,僅限於U-NII-5和U-NII-7

6GHz頻段有一些現有的授權使用仍在其中運行,實際上數量還不少。6GHz頻段的現有用途包括:

.固定服務

點對點的微波鏈路(Microwave Link),用於從公共安全調度系統到基站(Cell Tower)回程的一切回程。很多這樣的服務正在運行中。

.衛星服務

固定的地對空鏈路以及移動的天對地鏈路在6GHz範圍皆十分常見。

.電視廣播服務

這些服務在U-NII-6和U-NII-8中運行,包括用於電子新聞採訪(ENG)和影片傳輸的各種移動技術,諸如電視台的卡車與衛星、電視台之間的微波鏈接。

.現有的未授權使用者

其中包括超寬頻(UWB)使用者,在U-NII-5至U-NII-8範圍內以未經授權的形式運行,並將繼續運行不做改變。

Wi-Fi運行時,必須嚴格避免對這些既存使用造成干擾。U-NII-6和8供行動營運商使用,很難透過AFC進行協調,使用的設備也非常敏感。衛星離得很遠,接收訊號強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也不像在地Wi-Fi訊號那樣強大。限制標準功率存取U-NII-6和8頻段,可避免相關問題發生。

為了進一步減少可對既存使用造成干擾的機會,標準功率型進行存取時,要求存取點通過AFC服務進行協調。FCC的通用授權系統(ULS)是個內含所有授權使用者資料的數據庫,AFC存取這些訊息,並與存取點的地理位置和天線特性等資料整合,創建一個傳播地形圖,模擬存取點的干擾半徑。接著,該地圖將用來協調和分配功率及頻道設置,以避免干擾該頻段的現有使用。AFC協調保護現有使用者,同時為Wi-Fi 6E使用者創造機會,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他未使用的頻譜。雖然AFC和類似的系統(CBRS SAS)正逐漸成為FCC法規的重要部分,但這其實並不是新概念。一個動態的AFC允許在地層面快速重複使用頻譜,在防止干擾的同時將頻譜使用最大化。

低功率型(室內)

低功率(室內)型存取點,或簡稱為LPI,是大多數Wi-Fi 6存取點最有可能採用的操作模式。這類裝置只在室內運行,干擾現行服務的機率很低。另外,由於裝置在室內運行,良好運行所需的功率位準會比室外點對點鏈路等所需的功率位準低。因此,LPI的存取方式無須使用AFC。以功率譜密度(PSD)表示的LPI存取點功率限制極值為5dBm/MHz。雖然看到以PSD表示的最大功率可能對一些人來說比較陌生,但它實際上是釋放Wi-Fi 6E驚人潛力的關鍵之一。在基於5GHz的Wi-Fi中,5GHz中更寬的(40、80和160MHz)頻道使用依然有限,現今依舊因為下列原因而不太實際。

.頻道捆合需要連續的頻譜來綁定兩個頻道。5GHz頻段有很多空隙,可綁定的頻道數量因而減少。此外,隨著頻道寬度增加,邊界上將產生頻譜浪費。

.更寬的頻道會產生更多的雜訊。頻道寬度每增加一倍,訊噪比(SNR)就減少3dB。一個80MHz的頻道需要6dB的訊噪比支援,最終降低有效流通量。目前的規則替每個網路區隔定義單一最大功率,且不隨頻道寬度而改變。

雖然在5GHz頻段使用更寬的頻道的時候,如果處理不當,實際上有可能降低可流通量,但大部分情況下只要擁有更多頻譜就能夠緩解負載情況。Wi-Fi 6E為須擺脫這些限制的LPI使用者解決了這些問題,如下列所述。

.1200MHz的連續頻譜解決了上面所列的、限制寬頻道使用的第一個原因,即缺乏連續的頻譜。在FCC的5GHz頻段,最多可以打造6個80MHz頻道;在6GHz中,則可打造14個80MHz頻道。

.Wi-Fi 6E LPI的最大功率是5dBm/MHz PSD。這意味著頻道寬度每增加一倍,就會增加3dB的最大功率。

快速瀏覽一下PSD的計算方式,看看5dB/MHz到底代表什麼。如下列所示,5dB轉換為mW,接著乘以頻道寬度(例如20MHz)。算出來的結果可以再轉換回dBm。

.以頻寬20MHz為例

5dBm=3.162278mW×20MHz =63.24556mW或18dBm

.以頻寬40MHz為例:

5dBm=3.162278mW×40MHz =126.4911mW或21dBm

以PSD表示的功率限制消除了長期以來與頻道捆合同進同出的訊噪比問題。隨著頻道越來越寬,EIRP最大值增加以抵消額外的雜訊(表2),並保持相同的訊噪比。除此之外,頻道的增加(14個80MHz)也鼓勵和獎勵更寬頻道的使用。現在,要提高傳輸速率變得比以前更容易。

客戶端(室內/室外)

客戶端也得到了新的規則和自己的存取類型。客戶端可存取整個1200MHz;功率則受限,必須始終比客戶端所連接存取點的EIRP最大值低6dB。因此,若存取點作為LPI裝置運行,當存取點為20MHz,客戶端的最大功率將從12dBm開始;當存取點為160MHz則可達21dBm。無論存取點的存取類型為何(標準或低功率),該規則對客戶端都是一樣的。

超低功率型(室內/室外)

截至本文撰寫時,第四個存取類型仍在討論中。超低功率/便攜式(室內/室外)類型,或稱VLP,其PSD限制極低,為-8dBm/MHz,即20MHz頻道裝置的最大EIRP為5dBm。VLP頻道寬度每增加一倍還能獲得3dB的增益,就像在LPI類型的操作中一樣。超低功率設備可以自由地在室內和室外運作,不會造成明顯的干擾。

6GHz/5GHz頻段比較

有些人可能會想:「Wi-Fi 6E看起來的確挺不錯,但高頻沒有低頻走得遠,而6GHz頻率比5GHz高。」雖然更高的頻率確實不能走的跟低頻一樣遠,但這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這種影響很小,而且很容易處理。對5GHz和6GHz傳播距離差距進行建模的結果可以看出差異實際上很小(圖6)。

圖6 5GHz和6GHz的傳播距離差異

在距離存取點10公尺處,假設兩者發射功率相同,客戶端從運作於36頻道上的存取點看到的RSSI將比運作於157頻道上的存取點高1.05dB。在整個範圍內,傳播損失的距離差只有1.05dB。真的比較起來,6GHz提供1200MHz頻寬(相較於5GHz的500MHz),因此在U-NII-5底部和U-NII-8頂部的損失更大一些,在整個範圍內損失為1.6dB。事實上,從U-NII-1開始到U-NII-8結束,總降幅不到3dB。從比較角度來看,在美國,U-NII-2c和U-NII-3之間的最大允許功率便已超過3dB。

這對覆蓋範圍來說到底象徵著什麼?與5GHz網路相比,6GHz網路有多大?答案是「幾乎一樣」。圖7為兩個模擬存取點的建模結果,兩個存取點都在EIRP最大值和80MHz頻寬下運作。左邊的存取點在5GHz運作,右邊的則是在6GHz運作。為了準確模擬傳播情形,功率減少了1dB,以補償6GHz的傳播損失。

圖7 5GHz(左)和6GHz(右)模擬存取點的覆蓋範圍比較

在80MHz頻道寬度下,兩者的功率位準相當,5GHz存取點為23dBm,6GHz存取點為24dBm(表3),在模型中減少至23dBm以模擬額外的損失。

兩個存取點產生一個1250平方英尺的網路,提供41dBm的訊噪比。在41dB的訊噪比下,一個雙空間流的Wi-Fi 6客戶端將支持MCS 11(1201Mbps)的資料速率(Data Rate)。鑑於6GHz頻段應該比現在的5GHz頻段具有更低的雜訊,6GHz在運作上的優勢甚至可能更大。

(本文由Cisco提供)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