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SIM催生新應用 歐亞業者率先推出PVR創新服務

2006-10-23
從九十年代初期,第一座利用SIM卡來認證用戶的GSM網路正式營運之後,直到2004年,SIM卡的可用記憶體容量依舊維持在16k~64kB,直到2005年業者推出記憶體容量高達1GB的SIM卡,開始刺激新的多媒體服務和應用產生,多家歐洲與亞洲營運商計畫近期推出新的商業計畫和產品。預計未來,16M~4GB甚至容量更大的高容量SIM卡將在每年近20億組的市場中占有三分之一,並促使許多嶄新應用得以發展。
從九十年代初期,第一座利用SIM卡來認證用戶的GSM網路正式營運之後,直到2004年,SIM卡的可用記憶體容量依舊維持在16k~64kB,直到 2005年業者推出記憶體容量高達1GB的SIM卡,開始刺激新的多媒體服務和應用產生,多家歐洲與亞洲營運商計畫近期推出新的商業計畫和產品。預計未來,16M~4GB甚至容量更大的高容量SIM卡將在每年近20億組的市場中占有三分之一,並促使許多嶄新應用得以發展。  

手機已成為最重要的個人通訊裝置,而這正符合手機起初發展的目標。原本僅限於高階智慧型手機和多媒體手機的許多應用,如今則廣泛普及於中階功能型手機。  

有了影音下載、行動電視節目、文字處理及簡報功能,手機對記憶體的需求迅速增加,如此人們才得以隨時隨地享受娛樂並具備生產力。也因手機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已經成為存放高度敏感個人及工作資料的私人資料庫。  

基於這些因素,手機用戶需要更多不僅能隨身攜帶、還得安全無虞的記憶體,這種記憶體在手機上網之際仍能獨立運作,同時為了安全起見,更具有備用伺服器功能。研究顧問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指出,存於手機的資料,每年以80%的複合成長率增加。全球快閃記憶體市場在2005年的成長額逼近105億美元,較2004年增加 40%,在在證實記憶體的龐大需求。為了滿足需求,快閃儲存媒體幾乎能在所有需要記憶體的消費性裝置中找到。蘋果電腦決定將快閃記憶體嵌入該公司熱銷的 MP3播放器,對於快閃記憶體的可靠、成本效益和普及度而言,這或許是最重要的證明。  

然而,並非任何一種快閃記憶體都能滿足需求。許多應用所需的記憶體都須具備加密引擎(Crypto Engines)保護,才可完善保護個人及公司資料,並確保內容服務業者擁有合理利潤。無論資料是否由使用者自行製作、由企業伺服器提供,或是獲得著作權保障,都得透過有效、防竄改且獲得業界接受的方法來保護。  

嵌入式快閃磁碟成本較高  

對於目前的手機結構,有三種業經認證的方法可滿足記憶體需求。行動網路業者(MNO)擁有龐大的伺服器機房,就理想目標而言,業者希望用戶能將資料存入其網路,以利於用戶每次存取內容時收費。然而,除了涉及隱私權問題外,多數網路都沒有足夠設備可支援一星期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毫無延遲的全球上傳及下載,因此雖然是目標,卻仍無法達成。  

另一種方法是將安全的高密度快閃記憶體放入手機,也就是一般所知的嵌入式快閃磁碟(Embedded Flash Drives, EFD)。人們逐漸使用內建記憶體更龐大的128MB智慧型手機、甚至是功能型手機。置身於手機搭售種種方案的時代,嵌入高密度記憶體的成本,代表行動網路業者僅能將此項解決方案,提供給對價格較不敏感的上層市場區塊。  

外接記憶卡缺乏安全功能  

於手機提供記憶卡插槽,可降低行動網路業者承受的手機成本,並讓用戶視本身需要、於手機加入更多外接的個人儲存裝置,進而支援不同的多媒體使用喜好。不過,記憶卡尺寸多變,以及記憶卡本身就缺乏安全功能,使得行動網路業者無法加以掌控,因此這種方法較不受青睞。  

那麼,SIM卡該從何處切入此一市場?GSM標準約於十五年前出現,SIM卡仍維持如智慧卡般的有限角色,便是須於存取網路服務時取得認證。今日的SIM 卡平均僅提供64kB記憶體,也缺乏快速支援多媒體下載串流的介面,行動網路業者正失去提供用戶所需高容量應用及內容的獨特商機,故大多數使用者已從別處滿足本身的記憶卡需求。  

SIM卡容量長期未突破64kB  

在此先回顧GSM發展歷程與SIM卡之間的關係。1953年時,德國郵政部長使用第一支以行動系統為基礎的手機(由西門子製造)。這支手機直接承襲無線電使用的馬可尼無線技術,重量為16公斤,成本為8,000馬克(約4,000美元)。1987年2月,「特別行動小組(Groupe Special Mobile, GSM)」小組成立以發展泛歐行動通訊網路的規格,後來更名為「全球行動通訊系統」。  

1992年,芬蘭電信公司(Telecom Finland)與沃達豐(Vodafone)簽署第一份漫遊合約。九十年代初期,第一座使用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配置的GSM網路問世,並透過SIM來認證用戶。直到2004年,SIM卡的可用記憶體容量依舊沒有改變,仍是16k~64kB。2005年, msystems推出第一款記憶體容量高達1GB的SIM卡,可讓行動網路業者提供用戶足以產生利益的多媒體服務和應用。  

快閃技術突破SIM卡容量  

在快閃技術及處理方面的進展,如今逐漸突破技術障礙。行動網路業者正加速推廣的SIM卡,能提供較目前可用的容量多出8,000倍的記憶體,也就是從以往的64kB大幅擴增至512MB。新型SIM卡不僅能應用於多媒體時代,還擁有可支援數位權限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計畫的速度、加密安全性及演算能力。由於SIM卡為行動網路業者的延伸資源,所以能讓用戶直接存取行動服務。  

SIM卡在數位行動時代揭幕時得以雀屏中選,正是拜固有的存取認證功能所賜。SIM卡透過目前同樣應用於其他裝置(如信用卡與大樓入口)上的智慧卡技術,可安全無虞的認證用戶,也就是保障付費關係。因SIM卡必須保護所有網路功能所需的GSM演算法,故卡片跟內部晶片均須於安全無虞的晶圓代工廠製造。鮮少有人發覺到,製作與生產SIM卡的獨特環境,或是數十億張已經在使用的SIM卡之使用環境,代表著偽造率幾近於零、而且最為安全的消費性電子應用裝置。  

從行動網路業者的觀點來看,高容量且高速的SIM卡,將增加可提供的服務與應用以擴大利潤。透過使用新一代的SIM卡,內容所有者將能確保獲得合理利潤,至於尋求不同用途與經濟利益的使用者,將可直接接收到最想要的內容服務。  

高容量SIM卡催生新應用  

行動網路業者預計為行動裝置提供的個人視訊錄影(Personal Video Recorder, PVR)服務,正是高容量SIM卡如何讓用戶體驗從中受益的例子。使用者可自行設定喜好的電視內容及觀看時間,接著行動服務業者將節目存入指定伺服器,於指定觀看時間之前,透過網路傳送至手機、並存入附有數位權限金鑰的安全SIM環境中,此舉可確保在整個過程能在授權下妥善發布內容。  

PVR服務只是高容量SIM卡所能做到的多項應用之一。另外還有三項即將浮現的主要優點:第一、強化SIM卡用途,如儲存大量聯絡資料,以便在手機之間傳輸。第二、改善手機資源與環境的管理效率,無論使用哪種品牌或手機型號,均可儲存行動網路業者的配置檔案、圖形使用者介面(GUI)、外觀設定與獨特應用。第三、提供內容與服務,可發送預載內容、數位媒體檔案和應用程式,讓使用者得以儲存獲得著作權保障的下載內容。  

以msystems mSIM MegaSIM高容量SIM卡為例,其結構不僅保有與傳統業界標準相容的SIM功能,系統並提供獨立處理能力和高速介面,也為行動網路業者供應及用戶所製作的內容提供16M~1,024MB的快閃儲存容量。此款高容量SIM卡具備mSafe加密核心技術,也擁有多種附加安全機制,包括加密引擎及資料庫、記憶體保護單元,以及硬體功能等。因此,此類高容量SIM卡可讓行動網路業者大幅提高每名用戶的平均利潤,同時區隔出本身的網路產品及服務,如安全下載多媒體訊息(MMS)內容、影音短片、完整個人資料管理(PIM)功能,以及做為儲存電話簿和高解析度照片的大型個人資料庫等。  

高容量SIM產業生態系統獨特  

2006年2月,歐洲行動網路業者Orange於3GSM會場的聯合聲明中,表示該公司採用msystems mSIM MegaSIM產品,以及LG將是第一家生產嵌入該款SIM卡的手機廠商。這代表行動網路業者、晶片設計者、SIM廠商與手機製造商的組合,將突顯出將創新行動服務引進市場所需的嶄新整合關係。當營運商集合起來致力於獲取直接利益時,技術業者亦然,他們將可提供行動網路業者所需的先進解決方案,讓他們打造出以新型服務為基礎的用戶關係。  

高容量SIM的生態系統甚為獨特,不僅可確保價值鏈相關業者的利益,並有助於引進具競爭力的新型行動服務。隨著各家SIM廠商與行動網路業者整合高容量SIM卡,將把手機轉型成深具競爭力與個人化的新型行動儲存裝置,能更快產生升級版或是刺激新手機銷售額。  

全球多家主要營運商已計畫於近兩年內,推出具突破性的新商業計畫和產品,且歐洲與亞洲業者率先開始著手。十年以來,SIM卡市場每年售出將近20億組,預計高容量SIM卡將占其中三分之一,其儲存密度將包括16MB的標準高容量SIM卡,至4GB或以上的SIM卡。有了如此的儲存密度,許多嶄新應用將得以發展,多項現有用途亦將獲得調整,力求透過無所不在的網路存取服務,將高容量且極具安全性的行動記憶體利益提升至最大。所以,不妨再好好看一眼手機的 SIM卡,這張卡正準備經歷一場讓人驚訝的轉型,成為最私人、最安全的個人行動儲存裝置。  

(本文作者為msystems行銷暨業務開發副總裁)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