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直播電視 大數據運算

結合行動網路/大數據運算 網路直播電視加速發展

在行動寬頻網路及大數據運算技術的發展帶動下,網路直播電視的生態系統正快速茁壯,儼然即將取代傳統電視頻道的角色,可望在未來幾年躍居網路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引爆新商機。
在電視普及之初,由於播送技術限制、高資本投入門檻,再加上頻段資源有限等特性,只有少數人能參與經營電視頻道。電視可以接觸廣大觀眾,且內容較傳統的書本、報章雜誌來得豐富及多元化,因此受到民眾的熱烈喜愛。不過,現今傳統電視頻道的地位已開始動搖,尤其在資訊科技快速演進下,衛星電視、有線電視的出現都使得電視頻道生態歷經多次衝擊。

上述兩種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影響稱之為「電視產業的內部革命」。衛星電視引進更多元的內容,而有線電視台的出現則改變電視產業原本的經營生態,皆有助活絡產業,這波革命引進新競爭者、新內容、新應用或服務後,雖為電視產業帶來相當大的影響,但並沒有衝擊到電視與消費者間的關係,且經營電視台所需要的技術及資金門檻依舊存在。

然而,新興的資訊科技將再一次改變電視產業,而這次的關鍵角色叫「網路」,可望徹底扭轉民眾的收視習慣,改變電視產業形貌。近期電子商務巨人亞馬遜(Amazon)以9億7,000萬美元購併遊戲直播平台Twitch.tv,加上諸多不同類型服務的推陳出新,均顯示網路直播電視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網路直播電視快步崛起傳統電視頻道命懸一線

經營網路媒體平台與電視頻道有相當大的差異,傳統電視頻道須受管控,且觀看設備、地點及成本限制較多,面對網路平台的興起確實不易抵擋;受新興媒體影響,電視頻道僅存優勢在於仍占據家中的社交及情感互動中心--客廳。多數家庭目前仍在客廳中放置一台電視並收看傳統電視頻道,供賓客及家人觀看,這種基於過去經驗的收視習慣將是傳統電視頻道命懸一線的關鍵。

然而,隨著聯網智慧電視普及,傳統電視頻道的地位恐將更加動搖,以下將探討網路直播電視帶來的四項重要影響及趨勢。

表演者(內容供應端)的專業化及制度化
  網路使得「平台/頻道」的角色被去中心化,傳統電視頻道展示對產業各個環節的控制能力,恐怕不復存在。網路平台與表演者(內容)、觀眾的角色會逐漸平等,頻道難以壟斷觀眾視聽,觀眾亦可自由選擇資訊來源。
主題化、精緻化、多元化的網路平台經營方向
  由於Twitch.tv的成功,目前有許多網站想要複製其成功模式,因此有許多電競直播網路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成立。
整合平台吹起智慧化管理風潮
 

未來的網路直播將是「內容為王」。各種主題、事件、情境,或者是知名的表演者或主播等,將大幅度超越Andy Warhol所說的「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的15分鐘」。只要透過簡單的設備、表演,就可以把你自己上傳到網路上並與大眾互動,時間可能遠遠超越15分鐘。
未來的智慧化管理顯然有許多方向可以努力,例如要提供合適的互動介面、跨硬體整合、跨網路頻道的內容整合、更智慧的內容推薦及排程能力等,針對不同族群的收視需求提供最佳的觀看體驗。

精準投放廣告的能力
  自網際網路發展以來,使用者已經習慣使用免費的服務或內容。在現實世界中「內容、應用需收費」的思維模式,網路世界一向都不易成立。因此多數的網業業者都將「廣告」收入視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如前所提,未來的網路頻道將提供更多內容吸引消費者觀看。因此業者需精準的給用戶「對的廣告資訊」。這個資訊最好是與內容情境相符,可以在用戶的消費欲望被挑起的當下就獲得足夠的資訊,並且透過方便的互動式介面能在當下隨即消費。要達到這種能力,要能夠主動的搜集內容端、觀眾端資訊,並透過即時的大數據運算,再加以結合廣告主的產品或服務資訊,才能夠精準掌握觀眾需求。

行動風潮推波助瀾 網路直播電視引爆商機

站在被動防守的一方,電視不斷的讓出領土。傳統電視內容可分為非直播節目與直播節目。隨著網路客群的快速擴大,如Netflix等業者已經看到網路平台原生的專業製作節目商機。

直播平台原是傳統電視頻道保護立場的最後一道防線。由於轉播所需要的設備、內容、費用等,非一般網路業者所能複製的營運模式,故電視頻道仍能尚存一息,不被網路直播平台擊垮。然而,隨著行動裝置、行動寬頻網路的普及,內容擁有者逐漸傾向多平台播送策略,原本電視直播非得待在電視前觀看節目,在網路亦有許多直播節目(如運動比賽)後,觀眾不必非得守在客廳,透過行動電話、平板等其他行動式裝置亦能有欣賞直播節目的即時體驗。至此,傳統電視頻道所固守的領地已被攻陷,電視頻道所僅有的優勢已凋零殆盡。

網路直播服務價值鏈可分為四階段,包括:表演者、網路直播平台、整合平台及廣告播送機制;網路直播的熱絡及發展,將吸引更多廠商投入,以持續改善直播及觀看的設備、完善網路直播的制度與生態系統,再加上挖掘網路直播對於社會的深層影響力,相信將會使網路直播成為網路產業的下一個亮點。

(本文作者群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