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 5G FWA CPE Nokia ZTE Huawei 中美貿易戰 去中化 GSA

華為/中興逆風有利台廠 5G無線固網設備錢景可期

2023-03-30
5G時代來臨,基礎網路升級帶動5G FWA CPE的產品需求。本文觀察三大品牌設備商Nokia、ZTE和Huawei策略布局,並討論在當前去中化國際情勢下,相關設備業者的機會和挑戰。

根據全球行動設備供應商協會(GSA)統計,截至2022年6月,全球已有超過72家設備供應商推出共計214種5G FWA CPE設備,其中室內型的款式共有132台,為目前的主流。

在整體出貨表現上,全球電信商及各國政府升級基礎網路的需求,正帶動5G FWA CPE出貨成長。相較於2021年的210萬台,預估2022年的全球出貨量將會成長超過170%,達到580萬台的規模。而預估2023年,在原物料供貨穩定且市場需求熱度預計能夠保持的前提下,5G FWA CPE出貨量可望達到850萬台。

觀察目前主要的品牌設備業者,其中Nokia取得包括T-Mobile在內主要的各國5G FWA行動服務商訂單,出貨量領先其他同業;ZTE除了在中國大陸與歐洲地區外,在新興市場如非洲、中東地區也有所斬獲;Huawei則以亞太地區與中東地區為基石,與ZTE為市場上兩家出貨名列前茅的中系業者(表1)。

5G FWA CPE主要業者產品發展

Nokia以全球化經營模式取得領先寶座

Nokia最早於2019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發布首款5G FWA CPE:FastMile 5G Gateway。該產品搭載高通所開發的Snapdragon X50晶片,可支援超過2Gbps的理論下載速度,遠超過過往的4G FWA。

Nokia將FWA產品線分為兩大類,室內型及室外型CPE,其中,室內型最新的CPE為Nokia FastMile 5G Gateway 3.2版本,相較前一代3.1版選用高通Snapdragon X55,此款改以聯發科T750作為主晶片。室外型的CPE為FastMile 5G Receiver,同樣搭載聯發科T750作為主晶片。整體而言,Nokia的5G FWA CPE產品皆為自主開發,無論是室內或室外型都支援NSA/SA網路模式,主要頻段支援則以市場主流的Sub-6GHz為主。

從出貨量觀察,2022年Nokia 5G FWA CPE全球出貨量預估會落在100~150萬台間,主要原因是,從出貨地區可發現,在5G FWA發展較快速的地區都能看見Nokia 5G FWA設備之蹤跡,例如北美、歐洲、亞太等地,Nokia與各地主要的5G FWA行動服務商多具有供貨關係。

相較於其他5G FWA CPE廠商(Huawei、ZTE、Inseego等),Nokia 5G FWA CPE出貨表現能夠優於其他競爭對手,其原因除Nokia在現有5G FWA CPE市場已具領導地位、出貨實績成功帶動更多機會外,也因為Nokia藉著系統端到終端完整的行動通訊方案,與各國電信業者維持緊密的關係。截至2022年10月,Nokia與T-Mobile、USCellular、Telia、Play、Swisscom、Yettel、Elisa、Vodacom、Safaricom、Softbank、NBN、Optus、Ooredoo、Zain等電信業者合作。

除了全球性的5G FWA CPE出貨外,Nokia如前所述,透過高度垂直整合的優勢及完整5G產業鏈,涵蓋基地台、電信局端與終端設備,推出產品性能與相容性相對較佳的5G FWA CPE產品。以T-Mobile為例,Nokia除了提供其FWA設備,網路基礎建設如4G/5G基地台、Single RAN、AirScale基站和用於室內和室外覆蓋的5G Massive MIMO天線等大型設備到關鍵零組件,皆由Nokia提供服務,以此鞏固其5G FWA CPE產業領導地位。

Huawei客戶目標轉向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

Huawei於2018年MWC發布全球首款5G Wi-Fi路由器:5G CPE Pro。該路由器擁有低頻(Sub-6GHz)與高頻(mmWave)兩種版本,搭載自家旗下海思半導體的Balong 5000 5G晶片,並支援超過2.3Gbps的下載速度。

Huawei同樣推出室內型及室外型5G FWA CPE,分別為5G CPE Pro2及Huawei 5G CPE Win,皆搭載Balong 5000 5G晶片,支援Sub-6GHz頻段,5G CPE Pro 2較首代的產品上傳速度提升60%。

中美貿易戰開打,接續又面對美國頒布的禁令,使得Huawei在歐美市場紛紛遭到電信商棄用,原先與T-Mobile、Vodafone、Three等歐美電信商都有FWA CPE合作的Huawei,在嚴峻環境下正持續轉往東南亞、中東、非洲及中國大陸本身的內需市場,維持市場能見度。

截至2022年10月,Huawei已提供Zain、Telkom、Rain、Vodacom、Globe等電信業者5G FWA CPE產品,然而,上述市場在5G FWA應用皆為剛起步階段,因此出貨量表現不如Nokia,預計2022年5G FWA CPE出貨量可能落在30~50萬台。

ZTE以機海戰術滿足更多5G FWA客群

針對5G FWA CPE產品的布局,2019年5月6日ZTE於「數字中國大陸建設峰會」上,發表首款5G Wi-Fi路由器MC801,並於同年7月和中東電信業者Du合作,提供此室內型CPE,其搭載高通Snapdragon X50晶片,下載速度可達2.8Gbps。

ZTE相較中國大陸大陸主要競爭對手Huawei,在5G FWA CPE疊代速度更快,目前已推出的第四代室內/室外型設備MC888和MC889,分別採用高通最新的5G晶片Snapdragon X65和X62。MC888/MC889在5G頻段上,除了支援Sub-6GHz頻段外,也包括mmWave頻段。

在2022年MWC上,ZTE更推出全球首款Wi-Fi 7標準的5G CPE產品MC888 Flagship,整合5G高速率與Wi-Fi 7 320MHz大頻寬,網路下載峰值速率達10Gbps,為5G FWA CPE設備立下全新標竿。

在打入歐美市場受阻的情況下,ZTE加強5G CPE產品的競爭力,透過與高通的緊密合作,藉由其最新晶片平台推出新產品,相較於Tier 1其他競爭對手,有著更豐富的5G CPE種類,從入門款到高階款都包含在內。另外從產品組合可發現,雖然各國電信商目前在5G FWA頻段選擇上大多以中低頻的Sub-6甚至1,700~2,100MHz為主,但ZTE積極布局mmWave市場,可望在未來更多行動電信商mmWave網路完善時,快速搶占市場。

ZTE出貨分布包括中國大陸、中東、非洲,同時並未放棄歐洲市場,仍積極與部分電信商延續4G FWA開啟商用之後在終端上網產品的合作關係,供貨的電信業者包括Three、MTN、Vodacom、Afrihost。預估2022年的出貨量,ZTE將達40~60萬台。

綜合觀察三家業者的5G FWA CPE產品可發現,雖然根據GSA的報告,大多數的5G FWA CPE以室內型為主,但三家業者也因應需求推出室外型機種。通路價格以300~400美元的區間較為常見。另外,在北美及歐洲引領5G FWA快速成長的同時,三家領導業者也沒有忽視新興市場的潛力,以不同的策略紛紛卡位當地的電信供應鏈。

迎戰5G FWA浪潮 設備商發揮優勢維持市占

Nokia、Huawei和ZTE皆為通訊設備產業的佼佼者,Huawei與ZTE一直以來憑藉著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及彈性的售後服務在FWA CPE產業紮根。在去中化浪潮中,雖然兩家業者在歐美的市場推進都受到了影響,但整體仍然處於領導地位。三家業者中,Nokia在去中化環境下可稱得上是最大受益者,在5G FWA初期階段,歐美許多行動電信商紛紛採用Nokia產品,使其成為目前市場的領導品牌商。

Nokia幾乎每年都會推出新一代5G FWA相關產品,透過基本規格的升級來滿足客戶需求。相較於兩家中國大陸品牌對手,Nokia在用戶端的布局可保持全球化策略,除了向5G FWA發展趨勢明確的北美及歐洲電信業者提供終端設備,也在過去主要被Huawei與ZTE主導的新興市場國家如中東和非洲地區積極推廣產品,成為目前市占領先的業者。

Huawei在5G FWA CPE的更新速度並不如其他兩家競爭對手積極,2020年推出第二代5G CPE Pro 2後便無更新,原因主要在於去中化的衝擊,以及海思晶片端供應上的狀況,讓Huawei僅能選擇性供應特定客戶,並且無力投入更多資源對終端產品進行如過去4G世代的快速換代做法。

ZTE在5G FWA產品更新方面十分積極,自2019年以來已經推出四代產品(編按:截稿前已推出第五代產品),更在2022年搶先推出Wi-Fi 7機種,而基本款室內及室外型產品也能支援mmWave頻段的設計。除了可以看出ZTE正努力取得高頻段5G FWA CPE市場的話語權,也顯示其並未放棄對全球市場的耕耘。 整體來看,相較於Nokia全球化經營策略,Huawei與ZTE皆受到歐美政府與電信業者抵制,因此除了中國大陸市場,兩家業者目前長期合作的亞太、中東、非洲地區電信商,都是未來必須把握的出貨對象。

2023年起,5G FWA CPE市場仍相對看好,但由於4G時代的兩大領導廠商Huawei與ZTE淡出歐美市場,Tier 2品牌商及台灣的ODM業者都有更好的機會。其中,台灣網通廠商憑藉不輸一線品牌廠的品質及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正逐步進入更多歐美電信商的5G FWA CPE標案。當然,另一方面,在Nokia 5G FWA CPE的領導地位有望延續下,也將為其台廠供應鏈夥伴帶來更多出貨機會。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