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消費族群增加 印度資通訊市場方興未艾

2006-11-15
印度因資通訊產業發展,使其消費結構產生變化,一批能負擔較高消費的族群出現,因此各家廠商均看好印度資通訊消費市場,以其各種優勢逐漸進入印度市場,而印度自身資通訊產業發展,也因外商衝擊與國內關稅政策,將逐漸轉型走向設計服務。新興印度市場已成兵家必爭之地,台商該如何進駐,將是接下來須思考的方向。
印度因資通訊產業發展,使其消費結構產生變化,一批能負擔較高消費的族群出現,因此各家廠商均看好印度資通訊消費市場,以其各種優勢逐漸進入印度市場,而印度自身資通訊產業發展,也因外商衝擊與國內關稅政策,將逐漸轉型走向設計服務。新興印度市場已成兵家必爭之地,台商該如何進駐,將是接下來須思考的方向。  

印度資訊市場有逐漸蓬勃發展趨勢,針對此新興市場,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潘建光(圖1)從印度整體環境特色、資訊市場現況、資訊產業概況3個角度來說明,他表示,從印度國民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來看,印度經濟環境發展成長領先全球平均表現,數值從2002年逐年升高,到2005年成長了5%,在2006年下滑是因為人口結構改變造成,總體而言,印度國民生產總值持續成長中,雖然其人口結構會影響消費特性,但潛力依然無限,因此有必要修正印度是屬於金字塔底層消費群的觀念,印度已開始出現能夠負擔高消費的族群,即年收入5,000~1,5000美元的族群,可以此族群作為目標客戶。  

有鑑於此,許多國外大廠如英特爾(Intel)也將鎖定這些目標客戶,在印度市場奮力發展。這些目標客戶的產生其實該歸功於印度科技產業的發展,造就一批工程師與高階研發人員,目前印度產業發展環境是以分區發展為布局,有所謂四大城市包括新德里、孟買、清邁、加爾各答與次四大城市為班加洛、海德拉班、普那、亞美德巴德點狀分布之科技園區,雖然這樣的發展模式,不易往其他城市擴散,且較難影響城市以外的族群,但報告顯示,2006年印度科技人力,預測可達 104萬人,這樣的比例還是足以吸引外商進入印度發展資通訊市場。  

外商各自利用優勢進入印度資訊市場  

潘建光表示,目前印度資訊硬體市場處於快速成長階段,MIC統計資料顯示,伺服器、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為印度三大快速成長的硬體產品,筆記型電腦、伺服器分別在2005、2006年有最大的成長率,而桌上型電腦成長率從2003年開始則逐年下降,其中以筆記型電腦的成長率最快,原因在於筆記型電腦降價幅度較桌上型電腦高。面對這快速成長的硬體市場,外商各有不同進入方式,國際系統品牌廠商則採用總代理方式,因印度消費者對於品牌認知逐漸提升,因此產品販售從原來集中式小型賣場,逐漸轉變為專賣店形式,從民眾對產品的認識進而直接達到宣傳廠牌效果,更加深民眾對廠牌認知,提升消費選擇度。國際零組件廠商則因印度製造零組件能力尚未成熟,加上印度零組件關稅稅率問題,因此外商也會採取進口零組件到當地組裝,再以區域品牌方式供應當地市場,這個方式就較難將其全面產品,推展至印度當地。依上述兩項外商進入印度市場方式,可以發現印度資訊通路模式尚未整合,外商還是各自利用優勢經營印度市場(圖2)。  

印度軟體產業逐漸轉型  

針對印度資訊產業,潘建光指出,1998~2005年印度資訊產業規模從50億大幅成長到350億美元,資訊產業發展現況則是以資訊服務為重心,其軟體服務深具研發深度化與應用廣度化特性。硬體產業發展方面,受關稅和經濟特區影響,印度政府將關鍵零組件如CD-RW、MB、VGA、Cabinet…等總關稅稅率訂在20.97%,高關稅背後的目的在於印度政府希望印度當地硬體產業發展方向以組裝為主,組裝的成品可直接供應當地需求,以降低售價。  

總括來說,印度市場具有分層需求且高低兩極化的環境,除了目標市場為金字塔頂端的族群外,其他中低階層市場,依舊可依其族群不同,而有不同方式可進入市場。如圖3所示,金字塔頂端族群即須大型企業研發設計者,中階族群為政府、中小企業須資訊化的對象,最低族群則為學校、社區教育體制,後兩者分別因低價化與政策推廣而有相當大的市場成長,也使印度消費市場階層原本呈現金字塔頂端小三角形,並往其他消費階層下縮為菱形的高階族群,延伸到其他中低階層,使市場環境擴大為三角形(圖3)。  

電信費率降低改變印度通訊服務市場  

有關印度通訊市場暨產業發展,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戴基峰(圖4)指出,印度通訊市場正在崛起,從2003年開始,印度行動電話用戶大幅成長,為全球第五個突破一億用戶市場國家,因其成長速率為全球速度最快且較日本要高,因此成為各方關注焦點所在。印度行動電話用戶增加的原因很多,主要因為印度政府放寬電信標準,從圖5可以看出1997~2005年電信費率變化影響印度通訊服務用數的增加。  

戴基峰指出,印度行動電話用戶大幅增加的原因與印度政府所頒布的法令有關,一為費率合理化,在1999年前,印度行動電話費率一直處於每分鐘15盧比左右,1999年印度政府將費率大幅降至每分鐘7盧比,可說調降了一倍之多,先前無法負擔如此高費率的小廠商,可因此負擔執照費,二為撥打手機原為雙向收費,2003年則調整為接收方不須付費,使印度民眾能接受並有能力負擔費率,三為民營業者獲准加入市場競爭,營運者開始進入市場,其系統建構費低,一旦加入競爭,勢必演變為價格競爭,再加上印度統一通路服務執照(Unified Access Services Licensing, UASL)政策,使費率有更大的競爭空間(最低約每分鐘1盧比)。這三項有關行動電話費率的政策調整,使印度民眾更有能力負擔行動電話通話費,因此成就廣大通訊市場。  

在無線固話與寬頻使用上,固網行動電話成長較固網電話高,原因在於固網電話的費率未調整。而寬頻則替代類比數據機的效應於是顯現,類比數據機使用率呈現成長停滯現象,原因在於個人電腦滲透率不高,因此只是少部分都會區上網用戶成長,加上寬頻服務較佳,所以使用類比數據機的人口漸少。  

通訊產品市場由都會區向外擴張  

印度數據網路設備市場也有成長趨勢,原因在於企業需求、個人電腦滲透率提升及企業員工大量使用個人電腦,企業需要個人電腦管理整個營運,並使用個人電腦做對外的銷售等工作,造成網路卡與集線器在2003~2005年有爆炸性的成長,反觀在印度較有市場規模的數據機,雖有60萬台之年銷售量,但一直未有爆炸性的成長。  

前段提到印度因行動電話費率降低等因素,使印度民眾漸漸可以負擔通話費,戴基峰指出,因印度家戶消費結構的變化,使手機市場可望邁向高階機種的出貨。印度中低所得家庭因經濟改革而有更高收入,不論低價消費需求與低年齡化,以及對手機產品由通話功能轉為重視其品牌與流行性,均將帶動換機需求,也促使各手機廠商將挹注中高階手機出貨動能,以開發出更廣大的手機消費市場(圖6)。  

資策會統計資料顯示,印度各城市分區中,主要四大城市行動電信用戶數成長漸緩,反而是次四大城市因為ICT產業發展區域,民眾收入變高,造就其通訊需求變高,因此行動電信用戶成長率比四大城市高,可說通訊市場有漸向非主要大都會區擴張趨勢。各大廠看好這樣的趨勢變化,紛紛投入市場開發,而諾基亞 (Nokia)以其品牌及通路優勢獨占鰲頭,資策會研究調查指出,2005年印度行動電話市場中,諾基亞市占率高達65%,原因即在於其早期布局、通路完整、使用介面客製化大量投入以因應印度多語系國家。  

印度通訊產業轉向設計服務  

印度產業素以軟體和設計為強項,通訊產業也不例外,一直以來是以軟體代工為主,因印度亦開始發展近海的委外服務(Offshore Outsourcing),提供鄰近國家軟體需求,且漸由軟體代工走向設計服務,綿密而高度分工,外商駐印據點也由研發轉向製造,可以看出印度通訊商業模式正轉變中,因此台商如何順應潮流而進駐印度市場?戴基峰建議,針對軟體研發需求較高的產品如VoIP、STB等,缺乏足夠研發能力的二線代工業者可尋求印度研發設計業者合作;而台灣ODM製造商的競爭優勢在於產品上市時間與彈性,印度研發設計服務業者則可針對此需求性調整經營模式進入台灣;此外,印度研發設計業者可採人力代管模式,由印度業者提供專屬研發團隊給台灣自有品牌廠商,或是吸引台灣OBM業者到印度設立研發中心。  

目前印度行動電話市場發展快速,但品牌、產品價格及市場通路布建等問題還有待克服,至於數據網路產品,因受限於印度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滲透率低的緣故,現階段市場規模不大,並以企業市場為主力,而行動通訊市場成長率遠高於固網通訊市場,如能充分掌握印度通訊市場發展情況,運用自身優勢,即可更有利於進入並擴展印度市場。  

(詳細圖表請見新通訊元件雜誌69期11月號)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