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創造藍芽新利基 新版本應運而生

2005-06-30
2005年後手機內建MP3播放功能的風潮將延燒至全球各地,使得藍芽在2005年正進入全新的影音領域,自2005年後可以收聽立體音效的藍芽耳機水漲船高,藍芽應用一夕間大躍進...
2005年後手機內建MP3播放功能的風潮將延燒至全球各地,使得藍芽在2005年正進入全新的影音領域,自2005年後可以收聽立體音效的藍芽耳機水漲船高,藍芽應用一夕間大躍進。在藍芽晶片售價已達3美元的情形下,相信會逐漸成為必備標準裝置。  

 

多媒體手機概念自2004年逐漸成熟後,彩色螢幕、內建照相功能、內建MP3播放功能的三大應用已成為手機廠商產品設計的核心。其中尤其是內建MP3播放功能的MP3手機後勢成長動力備受期待,並被各界關注是否會衝擊到如日中天的iPod。  

目前全球最熱的MP3手機市場當屬南韓,根據ICT Data Bank的統計(表1),自2004年3月LG Telecom首度推出具MP3播放功能的MP3手機以來,MP3手機在南韓市場的銷量已達260萬支,預計2005年可達1,340萬支,以2005年南韓手機市場胃納量1,520萬支來看,幾乎可以說是2005年南韓市場推出的新機皆是MP3手機,以SK Telecom為例,自2004年4月首度推出SK Teletech的MP3手機「IM 7200P」以來,在一年期間內共計推出54款產品,而SK Telecom在2005年推出的大部份手機,均將內建MP3檔案播放功能,MP3手機的銷售成長甚至超過彩色手機與相機手機。除了南韓市場,日本市場MP3手機的普及情況亦是不落人後,預計2005年後,這股手機內建MP3播放功能的風潮將逐漸延燒至全球各地。  

另一方面,iPod所引領的MP3 Player銷售熱潮也仍未有停歇的現象,研究機構普遍認為,2005年全球MP3 Player市場出貨量將高達5,565萬以上。而隨著手機業者陸續推出支援影音規格的多媒體機種,加上MP3播放器日益風行,使得藍芽在2005年正進入全新的影音領域,自2005年後可以收聽立體音效的藍芽耳機水漲船高,藍芽應用一夕間大躍進,將從手機免持裝置的角色,走向立體音樂的新紀元。在藍芽晶片售價已達3美元上下,未來如果藍芽使用者不僅可接收語音,更可用來收聽立體音樂,這樣的功能相信會逐漸成為必備裝置。  

因應MP3趨勢而生的藍芽新版本  

2003年11月5日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宣佈藍芽最新規格-Bluetooth Core Specification Version 1.2。現行的藍芽1.1規格自2002年起已陸續被嵌入到電腦、滑鼠和手機等超過1,000多種產品當中,Version 1.2的誕生則是為安裝到功能更豐富的手機、手持式設備、掌上電腦、MP3播放機、數位相機以及筆記本電腦等而設計的。也由於Bluetooth 1.2在規格設計上做了許多改進,使得支援Bluetooth 1.2的產品在2003下半年就被廠商陸續推出,同時自2004年第1季度就開始在市面上銷售。  

Bluetooth 1.2與1.1版本相較,共有以下四點的改進:  

1. Bluetooth 1.1與1.0版原先的跳頻設計(表2),是在79個可用頻道中以每秒1,600次的速度跳動,但由於藍芽係作用在ISM 2.4GHz頻段,容易與WLAN或微波爐發生干擾。因此為了減少干擾,Bluetooth 1.2採自動調節跳頻技術(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AFH),即當某一傳輸頻道受雜訊干擾時,可智慧偵測以避免使用該頻道,待該頻道雜訊減低時再重新使用,這使得支援Bluetooth 1.2的設備將不會與無線電話、微波爐,以及WLAN等共用2.4GHz頻帶的無線技術發生干擾。  

2. Bluetooth 1.1版本當傳輸聲頻訊號時,若發生訊號遺失等錯誤時,其處理方式為讓錯誤訊號自動消失。但Bluetooth 1.2採eSCO(Extended Synchronize Connection Oriented)的連線方式,若是某一聲頻訊號在傳輸過程中出現誤差或遺失訊號,則該聲頻訊號會被要求重新傳送,以使聲頻訊號失真的情況降低。而由於採用查錯方法,在噪音大的環境中可以提高語音撥號的品質,這對於藍芽在語音傳輸上的表現至為重要。  

3. Bluetooth 1.2在協定堆疊的改良設計使耳機、手機、PDA等藍芽設備可達到5秒內完成快速建立連線的目的,使同步作業更有效率。這也對Bluetooth 1.1設備連線時間過長的瑕疵,進行了大幅的改善。  

4. Bluetooth 1.2在電源節省的議題上更加重視,同時與Bluetooth 1.1向下相容。  

而隨著藍芽的競爭技術不斷推出,藍芽也面臨精益求精的壓力。Bluetooth SIG正積極尋求更高速化的版本(表3),2005年新版藍芽協定現身,稱為Bluetooth EDR(Enhance Data Rate),傳輸速度增加到2.1Mbps。新版藍芽協定目前已有消費電子廠商採用於立體聲無線耳機上。預計2006年前在陸續完成鎖定在利用4或8PSK的1.4M與2.1Mbps的中速版本後,還會有8Mbps的高階版本誕生。尤其是8Mbps的高階版本,預計可結合語音訊號與多媒體傳輸,完成高音質、高畫質的數位影音傳輸。  

與WLAN共存開啟藍芽新頁  

Bluetooth的發展歷程充滿坎坷,其一為成本下降速度不如預期,這與業者原先假設CMOS泛用製程可快速運用在藍芽單晶片上,卻低估了內嵌Flash與RF CMOS難度有直接關連。其二為藍芽在定位上一直找不到與技術設定契合的應用,再者是標準過於開放,使支援藍芽的相異品牌的終端設備無法確保互通。  

而上述問題,在WLAN崛起後使得藍芽的情勢更加嚴峻,雖然藍芽與WLAN各有產品定位,但Bluetooth1.1與WLAN的干擾問題,使得泛PC類的廠商在產品開發設定上捨藍芽而就WLAN的情形相當普遍,造成藍芽只能在因WLAN耗電問題而尚未採用的手持式設備,直到2004年藍芽集中於手機應用上的情形仍相當明顯。  

由於802.11b/g和Bluetooth都使用2.4 GHz頻帶,當多部不同裝置同時作業時,就會發生裝置共存問題,晶片商不是不了解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只是以往為解決這個問題所需付出的成本太大。例如一方面必須提供藍芽與WLAN低功耗和極小的電路板使用面積,一方面又要有天線隔離的設計,而為了在各種無線網路技術所涵蓋的多個標準提供彈性支援,將頻寬做優先使用的設定,也無法使個別通訊技術的效能發揮到極致。  

而也正因為藍芽與WLAN的互斥效應,市場集中在手機上應用,使得藍芽封閉性愈來愈重。如原先預期在藍芽擁有龐大商機的中小型專業IC設計商,已自2002年逐步敗下陣來,在2003年經過一片廝殺與淘汰後(如Microtune、Oki都已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原先在無線通訊尤其是手機領域的IC大廠如TI、Qualcomm、Infineon、Broadcom取得較大的優勢。如TI在手機基頻處理晶片(IC加上IP授權)的全球佔有率約在50~60%之間,推動手機用藍芽晶片更是得心應手,Broadcom則購併Bluetooth軟體業者Widcomm,RFMD也購併Silicon Wave,唯一例外的是在全球的市佔率達25%的CSR(Cambridge Silicon Radio),則只能將心力集中在非手機應用市場,其在手機以外的應用產品,市佔率更是高達45%。  

因此在Bluetooth 1.2改為採取與WLAN共存共榮的策略後,泛PC產品將毋需擔心兩者間的取捨問題,換言之未來經由PDA透過藍芽耳機,在GSM或CDMA網路上與他人通話,並同時透過WLAN下載電子郵件,完全不影響通話品質或是資料流量,這無疑為藍芽的封閉性開啟了一扇大門。如原先在PC市場上Intel轉向支持UWB,賦予UWB為無線USB的定位,但隨後Intel也表示,UWB標準將有可能採用藍芽介面,讓設備製造商更易於發揮他們的技術應用,為藍芽在PC上的應用重燃生機。  

傳輸聲頻訊號能力提昇 有助藍芽開拓新應用  

Bluetooth1.2版第2項值得重視的部分在於傳輸聲頻訊號能力的提昇,因為以藍芽 721K~1Mbps的傳輸速率,用來做控制顯得大材小用,用做傳輸多媒體訊號則力不從心,聲頻是兩者間的最佳平衡點,但以往Bluetooth 1.1對於錯誤訊號採取忽視的方式,平白讓這項利器大打折扣。  

因此Bluetooth SIG所積極推動的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配合藍芽1.2版,運用在MP3 Player、耳機與揚聲器等音響多媒體傳輸上,將可能帶動藍芽的需求。尤其是對目前藍芽市場仍居弱勢的亞洲而言,目前以亞洲為銷售對象的藍芽相關產品很少,甚至是日本這樣消費性電子發達的國家,筆記型電腦或是PDA內建藍芽的數量也很少。內建藍芽的Audio消費性電子產品是亞洲地區藍芽發展起來的關鍵,因Audio產品並不需要對電腦操作或電腦技術有詳細研究的人才能使用,它的使用族群是一般廣大的消費者,在藍芽晶片均已朝向藍芽標準1.2版本及強化型數據傳輸協定(EDR)發展後,這個趨勢已愈來愈明顯。  

而當手機可以聽音樂這樣的功能逐漸普及,手機與音樂播放機以及電腦間的相互連結則會變得很重要,此時藍芽的重要性也會上升(圖1)。Sony、Panasonic、Toshiba、Philips已開始推出家用音響用的藍芽耳機,而未來一般PC上的音響應用將是不錯的切入點,但初期將集中在專業或高階PC領域。  

藍芽商機因MP3水漲船高  

單以數量而言,藍芽晶片的全球出貨量在2003年就已超越WLAN晶片,同時突破單月500萬片的出貨量水準。不過以產品的種類來看,藍芽的應用71%為手機與周邊應用,剩下僅約18%為PC、PC周邊與車用市場,顯然應用點仍充滿侷限性。而以區域來看(圖2),約41%以歐洲為銷售市場、約28%以亞洲為銷售市場、約20%以美國為銷售市場、日本市場約9%,歐洲市場的強勢也與藍芽於手機領域的獨大有密切關係,而Bluetooth 1.2產品的上市,則可望逐漸以語音與PC應用為出發,打破藍芽封閉的應用環境。  

在手機內建MP3 Player風潮確保藍芽生存利基的情況下,In-Stat預計全球藍芽晶片的需求總量,將從2004年的1.45億顆成長至2005年的2.5億顆的規模,自2001年後幾乎皆維持倍數成長的力道。在不久的將來,藍芽可望成為手機的標準介面,就像IrDA一樣,預期在2007年時,每2支手機就會有1支配備有藍芽功能。  

而以台灣業者來說,台灣Bluetooth晶片的出貨量,在2003年第4季已經達到單月100萬顆的規模,較2002年同期成長率達300%。  

至於在內建Bluetooth產品製造方面,台灣在這方面的發展大多是應用在電腦週邊產品上,例如USB介面滑鼠、鍵盤、主機板及耳機等,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台灣廠商憑藉PC及電腦週邊產品的優勢使然。  

換言之,當Bluetooth 1.2能持續開拓語音與PC市場,同時台灣在手機代工量持續增加的情形下,不論是泛手機或泛PC領域台灣廠商皆有利可圖,預估2005年台灣廠商的Bluetooth設備出貨,將可突破5,000萬套大關。  

根據ITIS計畫統計,台灣廠商近來在藍芽產品有相當明顯的躍進(圖3),2004年整體出貨逾2,700萬套,約佔全球產量的2成,較2003年成長逾2倍,預期2005年藍芽產品出貨仍有倍增的實力,可達5,300萬套,YoY成長力道將可媲美2001~2002的ADSL與2002~2003的WLAN。  

(作者任職於產業顧問公司)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