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防諜人人有責 安全晶片提供資訊嚴密防護

2005-03-02
在資訊科技的時代裡,誰能取得軟硬體設備速度上的優勢,誰就能創造領先的契機。但資訊安全也是企業目前最大的隱憂所在,透過網路傳送資料的同時,可能重要的機密資訊也隨著流失及遭到竊取...
在資訊科技的時代裡,誰能取得軟硬體設備速度上的優勢,誰就能創造領先的契機。但資訊安全也是企業目前最大的隱憂所在,透過網路傳送資料的同時,可能重要的機密資訊也隨著流失及遭到竊取。  

因此,相關OEM業者和資訊安全廠商要如何將安全晶片及技術導入產品之中,以提供客戶更安全的網路使用環境,乃為本文討論的主題。  

 

為了解決每天可能面對不同病毒及駭客的侵入而造成的網路安全危機;並建置一個網路安全防護環境,企業必須在符合成本效益的條件下,選擇最佳的軟硬體防護設備,讓網路連結安全達到滴水不漏的境界。近來許多大型企業皆紛紛建置網路安全系統。由此也可知資訊/網路安全的商機龐大。  

網路安全的建置形式相當多元,安全晶片與硬體產品的整合為其中之一,如何運用安全晶片使其加密技術足以保護網路傳輸時的安全,將成為硬體製造業者的重要考量。安全晶片更可應用於可攜式產品上,如筆記型電腦和PDA,業者在取得成本平衡的條件之下,安全晶片將能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使之成為銷售利器。如IBM及HP目前皆推出內建安全晶片的個人電腦產品。  

提供晶片或IP授權 與OEM廠商密切合作  

許多晶片業者已嗅出此方面的商機,包括SafeNet、NS、Infineon、Broadcom及Cavium等皆已有安全晶片的產品線。SafeNet的亞太區嵌入系統部門業務總監林金保先生便表示,該公司目前正積極與台灣的OEM業者密切合作,協助其藉由內建安全晶片以提昇產品附加價值,此外,安全晶片的IP授權業務更是今年SafeNet於台灣的主要推廣業務之一,訴求對象為OEM廠商及IP服務業者,如智原、創意等。  

SafeNet安全晶片產品為SafeXcel,專門提供OEM廠商整合至其產品線。SafeXcel產品包含IC、PCI插卡和IPSec和SSL加速的加密產品,分為Securitry co-processors、Velocity Series(系統單晶片)、Content Inspection Series、Reliance Series。SafeXcel IP則包括加密核心、封包引擎(Packet Engine)、公鑰加速等。  

內建安全晶片可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去年底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 NS)則是在推出兩款SafeKeeper Trusted I/O資訊系統防護晶片,兩款晶片可直接使用在行動電話、顯示器、桌上型和筆記型電腦的主機板上,確實防堵電腦病毒入侵系統,加強相關電腦產品的安全防護能力。  

NS的Trusted I/O晶片最大的特性為該系統晶片內含TPM、SuperI/O及嵌入式韌體,因此可支援可靠運算組織所規定的業者標準防護功能,其中,TPM(可信賴平台模組)模組基本上屬於微控制器,可幫個人電腦及系統安全地保存密碼、數位憑證及加密鑰。另外,這兩款Trusted I/O晶片在接腳和軟體方面皆可和NS現有的SuperI/O晶片相容,讓系統可以選用新晶片或原有的晶片,特性為廠商在設計「已採用TPM模組」的系統時時毋需再增加另一個額外的腳座,可提升設計時的彈性。  

目前IBM已將SafeKeeperTrusted I/O晶片應用於其桌上型電腦,使其Think Vantage Technologies具備系統防護以及加密管理等功能,方便用戶使用以及降低各企業的系統管理成本。  

台灣為安全晶片的主力市場之一  

看好台灣身為全球資訊硬體生產重鎮對於安全晶片的市場胃納,許多資訊安全解決方案的提供業者無不希望能接近客戶,以利拓展商機。NEC便是其中一例。  

NEC甫於去年於台灣所成立的研發中心,目前有多個專案在進行,其中第一階段就是個人電腦的合作案,也就是採用Broadcom的安全晶片導入高密度主機板設計,據了解目前 已接近完成階段,短期內將可發表成果。  

資訊網路安全議題日漸重要  

身處網路年代,從政府、企業、住家到個人,無不極力打造一個處處可上網的環境。然而伴隨網路便利性而來的資訊傳輸安全也日漸成為眾所矚目的議題。過去,安全機制多是以軟體打造,但隨著資通產品的處理速度越來越快及越來越複雜,在軟體系統的安全防護之外,硬體的網路安全解決系統提供更為嚴密的架構。有鑑於此,目前許多業者皆循各種途徑接近網路資訊安全此一市場大餅。包括嵌入式系統、安全晶片、IP、相關解決方案等,而台灣身為全球資通硬體的生產重鎮,相關業者尤應思考如何藉由整合網路資訊安全功能,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進而擠壓出更多的利潤空間,於市場上求生及求勝。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