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技術警報解除 超高速乙太網路再衝刺

2007-12-20
超高速乙太網路已正式推出近十年,早期發展時因寬頻不足以及多媒體內容寥寥可數,加上使用10/100Mbit/s的高速頻寬應付既有需求已綽綽有餘,導致超高速乙太網路的推廣寸步難行。但從IEEE即將於2008年開始撰寫40GbE與100GbE標準來看,超高速乙太網路已擺脫過去陰影,準備於市場大顯身手。
10Gbit/s乙太網路的誕生,突顯系統業者及企業用戶對頻寬的需求,雖然10Gbit/s標榜高頻寬、長距離等傳輸特性,但礙於晶片開發時從10/100Mbit/s欲升級至超高速乙太網路(Gigabit Ethernet, GbE)時,實體(PHY)層技術將是一大瓶頸,導致市場遲遲未出現蓬勃發展。  

目前發展超高速乙太網路的晶片業者,主要以1GbE與10GbE的晶片為主,而各晶片商也分別以不同的晶片特性投入市場,雖然實體層一直是超高速乙太網路進行升級時的絆腳石,不過Vitesse與Solarflare都已推出GbE實體層晶片方案,其中Vitesse發展出應用於光纖網路的10GbE晶片,而Solarflare於2007年推出應用於銅纜線的10GbE晶片,更已支援10GBASE-T規格;其他業者也都相繼發展出具差異化特性的GbE晶片方案,顯示出超高速乙太網路市場逐漸成形。  

PHY門檻高 不利10GbE晶片發展  

圖1 Vitesse台灣區總經理胡奎旭表示,光纖應用將是下世代最主要的網路傳輸媒介。

雖然超高速乙太網路晶片為大勢所趨,不過目前發展10GbE晶片的業者卻面臨許多問題,首先是晶片分為媒體存取控制(MAC)層與實體層兩大部分,另外在晶片的應用媒介又分為光纖與銅纜線,加上晶片升級也會面臨技術門檻,其中又以PHY技術在升級時讓許多業者踢到鐵板,使得目前已發展支援10GbE之晶片業者少之又少。  

為何PHY技術成為超高速乙太網路最令人傷腦筋的地方,可從10GbE晶片MAC與PHY的特性進行討論,就目前發展超高速乙太網路的晶片業者而言,從MAC角度切入最簡單且技術門檻最低,這是由於MAC為數位架構,研發工程師在設計時僅須針對單一的數位訊號進行設計,因此通訊產品晶片業者都有能力發展MAC的超高速乙太網路晶片。但PHY為類比、數位混合訊號的處理,因此晶片在設計時須同時處理類比、數位兩種訊號;類比技術原本就是所有晶片設計時的一大工程,Vitesse台灣區總經理胡奎旭(圖1)表示,乙太網路實體層晶片從10/100Mbit/s升級到1Gbit/s時從晶片設計到製程都須進行大幅度修改,不但延後了晶片上市時間,其開發過程將耗費大量人力與資源,成為很多業者最後就停留於10/100M bit/s,而無法向上升級。  

圖2 英特爾亞太區嵌入式產品事業群產品行銷經理孫嘉鴻表示,10GbE發展應朝支援遠距離前進,才有可能與1GbE市場形成區隔。
此外,從應用媒介的角度出發,英特爾亞太區嵌入式產品事業群產品行銷經理孫嘉鴻(圖2)表示,10GbE的應用主要分為在銅纜線與光纖,以銅纜線為例,目前可支援大約20~30公尺的距離,不過10GbE晶片在銅纜線的應用以發展10GBASE-T規格為趨勢,也就是10GbE未來在CAT 61的銅纜線上可支援到100公尺的距離,不過,由於10GBASE-T規格為目前晶片開發時非常困難的技術,因此導致10GbE應用市場一直未出現大幅度的上升。  

雖然PHY為超高速乙太網路晶片最大的技術瓶頸,且研發出超高速乙太網路PHY晶片業者尚屬少數,但不代表超高速乙太網路晶片就單單只有MAC與PHY兩種選擇性,目前以MAC架構的晶片業者也推出1Gbit/s的MAC搭配10/100Mbit/s的PHY架構的乙太網路晶片,或者是10Gbit/s的MAC搭配1Gbit/s的PHY架構的乙太網路晶片。  

突破PHY技術僵局 晶片業者顯身手  

雖然PHY技術為發展10GbE晶片的艱鉅任務,但反觀若能具備高難度技術,產品推出後也將具備高度差異,因此已有相關業者直攻PHY技術,試圖發展出比競爭者更具優勢的晶片方案。  

自2002年才進入超高速乙太網路晶片發展的Vitesse,除了所有超高速乙太網路晶片都已具備實體層技術外,且晶片的應用媒介都已進入光纖介面,胡奎旭表示,當初發展超高速乙太網路晶片時就發現最大的技術門檻在於PHY,因此研發過程都將重點鎖定於此。目前的10GbE晶片,除了是業界第一顆具PHY技術並應用於光纖媒介的晶片,其功耗相較於競爭者可減少約80%。  

由於10GbE的應用媒介分為光纖與銅纜線兩大領域,為何選擇以光纖作為市場切入點,胡奎旭指出,Vitesse在乙太網路市場為後起之秀,因此須瞄準市場上競爭者無法達成的技術與目標,才能在市場上找到利基點。應用於光纖的10GbE晶片,最遠的傳輸距離最遠可達100公尺,加上具備低功耗傳輸的優勢,可透過PHY技術提供最佳的類比與數位訊號轉換。  

目前Vitesse的GbE晶片,依市場需求分為傻瓜(Dumb)與智慧(Smart)兩種模式,傻瓜模式為目前市面上交換器(Switch)主要使用的晶片,適用於中小企業的網路升級;至於高階晶片內含了一顆微型處理器(MCU),透過MCU,客戶將能進行網管設定,晶片除了可以控制傳輸流量,還能達到更多元化的功能。而整合MCU的優勢在於能有效節省平台的設計空間與成本,加上晶片商在設計晶片時須提供最高的附加價值與功能,因此未來整合型晶片將是各晶片業者的發展重點。目前的晶片主要以供應網路交換器產品為主,包含友訊(D-Link)、Linksys、3Com等知名大廠都已長期密切合作,約占交換器市場七成以上市占率,為保持一定的市場競爭力,下一步將積極導入路由器(Router)市場,預計2008年路由器產品將出現大幅上升。  

圖3 Solarflare行銷副總裁Bruce Tolley表示,目前推出的10GBASE-T規格晶片已採用90奈米製程,未來將朝65奈米製程邁進。
不同於Vitesse以光纖網路10GbE晶片為應用,Solarflare於2007年推出的10GbE實體層晶片,以銅纜線的應用切入10GbE晶片市場。Solarflare行銷副總裁Bruce Tolley(圖3)表示,目前主推的10GBASE-T實體層晶片為業界創舉,晶片具備了高效能的訊號處理模式,能夠簡易處理類比與數位訊號間的轉換;此外,藉由實體層技術將能有效降低晶片功耗,使晶片在傳輸執行下僅需2瓦之功耗。  

面對許多討論指出光纖極可能成為下一代乙太網路傳輸的主要架構,相形之下,Solarflare發展銅纜線應用並不符乙太網路發展趨勢,對此Tolley並不認同,他強調,由於使用銅纜線的成本比光纖便宜兩倍以上,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加上傳輸距離與晶片功耗也與光纖相差無幾,因此短時間內光纖應用無法普及,而客戶基於成本考量下,銅纜線在市場仍保有一定的地位。  

不論是透過光纖還是銅纜線傳輸,10GbE晶片能處理的傳輸效能與功耗仍是晶片商最主要的考量點,加上10GbE的未來趨勢為支援長距離的資料傳輸,要透過光纖或者10GBASE-T規格進行傳輸,都必須支援至少100公尺的長距離,因此不論是應用在光纖或銅纜線介面,10GbE的發展之路已露曙光。  

MAC晶片強調核心處理  

有鑑於已有業者推出困難度高的10GbE實體層晶片,因此專注發展MAC技術10GbE晶片的英特爾,則將焦點瞄準在網路傳輸時流量處理能力與管理功效。英特爾亞太區嵌入式產品事業群產品行銷經理孫嘉鴻表示,雖然已有業者發展出10GBASE-T規格的乙太網路晶片,不過10GBASE-T主要的應用傾向於資料中心(Data Center)為主,因此目前在市場上的應用尚屬少數族群;由於英特爾在伺服器、網路卡的設計與製造已長達25年,因此了解市場上需要何種等級的晶片。  

目前英特爾的10GbE晶片發展已進入第二代,主要針對多核心的中央處理器(CPU)運作效能進行設計,能提供十六個虛擬化作業系統(OS)的處理效能,執行網管與資料流量處理。提供虛擬化作業系統的構想來自於資料於傳輸時,作業系統的切換將導致傳輸速度變慢,這是乙太網路控制晶片令人詬病的地方,而提供十六個虛擬化作業系統的10GbE晶片,將能有效解決網路作業系統切換的問題,當資料進入晶片時,內部將偵測資料所需的作業系統並馬上形成支援,節省系統切換的時間與麻煩,大幅降低網路流量因作業系統切換而變慢的問題。  

擁抱40GbE/100GbE 業者反應兩極  

日前IEEE宣布,預計於2008年開始進行40Gbit/s與100Gbit/s乙太網路標準的撰寫,面對超高速乙太網路正要在市場起飛,且企業領域也還在轉往10GbE的路程中,不斷擁抱高速的乙太網路是否有必要升級到40Gbit/s與100Gbit/s如此的高頻寬規格,相關業者的反應不一。  

亞信電子市場處協理王暑衛認為,由於全球在網路市場的應用,將逐漸導向光纖、光通訊的領域,藉由Web2.0推出後,與網路有關終端應用都希望能分一杯羹加入Web2.0行列,加上未來的網路傳輸將從電腦對電腦轉為設備對設備的模式,因此從資訊負載量(Carrier)的角度切入,在大量電腦、電子設備都需要利用網路傳輸的情況下,40Gbit/s與100Gbit/s的發展確實有其必要性。胡奎旭同樣表示,由於未來的網路傳輸,將從原始的電腦對電腦轉往設備對設備,因此在越來越多的設備都須透過網路進行資料傳輸時,不可否認40Gbit/s有其發展必要性,以負荷如此多的設備負載量。  

不過,針對乙太網路一路的演進,當10/100M bit/s要升級為1Gbit/s及1Gbit/s要發展成10Gbit/s規格時,PHY技術已讓很多研發人員傷透腦筋,若未來要升級到40Gbit/s,首先要克服的就是PHY在10Gbit/s升級時的困境,才有可能透過經驗移植邁向40Gbit/s,以目前PHY仍存在相當大的技術瓶頸來看,發展40Gbit/s勢必難上加難,更遑論100Gbit/s的技術規格。  

另一方面針對技術與應用市場角度,Tolley表示,由於距離40Gbit/s與100Gbit/s標準底定時間仍久遠,加上所有的乙太網路技術都須經過1Gbit/s、10Gbit/s階段,然後再往40Gbit/s與100Gbit/s的規格前進;目前企業的伺服器、交換器等業務才剛開始轉往10GbE,不論從市場接受度、標準或技術角度切入,40GbE與100GbE短時間內實在無用武之地,反觀1GbE擁有廣大的家庭市場,且10GbE在企業的推廣上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提供創新、優勢化方案,滿足客戶需求,才是目前應該針對的重點,而非一味的追求速度。  

對於晶片業者不看好40GbE與100GbE的未來發展,阿爾卡特-朗訊亞太區互聯網事業部副總裁華督宇表示,隨著頻寬需求的增加,電信業者會採用更高頻寬的介面,應用在網路核心與邊緣,而網路的匯聚與接入頻寬將相對應增加,因此40GbE與100GbE的發展趨勢應該非常樂觀。就目前的應用而言,10GbE的應用在核心處理,而1GbE則用於匯聚功能,未來40GbE乙太網路誕生後,40GbE將用於核心處理,而10GbE將大量的用在網路的匯聚層;同樣的當100GbE標準出爐,100GbE將可取代40GbE的核心功能,而40GbE則加入10GbE的匯聚處理,越高頻寬將能加速網路邊緣的個人電腦擁有更好的傳輸與訊號品質,因此推動40GbE與100GbE乙太網路確實有必要性。  

不過40GbE與100GbE標準才正準備開始進行撰寫,究竟何時出爐仍是未知數,加上1GbE、10GbE正要在市場出現大規模應用,因此超高速乙太網路市場未來幾年內仍將以1GbE與10GbE為主。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