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乙太網路 工業自動化 馬達控制 機器視覺

製造業力拱智慧工廠 工業通訊/控制元件商機引爆

2014-08-25
工業自動化將驅動新一波工業通訊及控制元件需求。歐美、日本及中國大陸製造業積極推展智慧工廠,已掀動龐大的工業自動化系統換新潮,包括工業乙太網路、馬達控制、機器視覺等工控和通訊解決方案開發商,皆已如火如荼展開布局,搶搭此波商機熱潮。
工業自動化(Industrial Automation)發展全速起飛。為提高工業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及產線能源消耗,許多國家已開始推行智慧工廠概念,包括德國正積極展開工業4.0產業改革計畫,美國以先進製造夥伴(AMP)政策刺激製造業回流,至於中國大陸製造業則開始投資布建智慧自動化工廠,在在刺激系統廠及晶片商加緊研發工業自動化技術、設備,以及相關控制和通訊元件。

第四次工業革命興起 工業自動化風潮全球擴散

圖1 工研院IEK機械組研究員戴熒美認為,巨量資料分析引擎也是工業自動化重要的發展項目之一。

工業自動化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新概念。從18~19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水力和蒸汽動能,第二次工業革命廣泛應用電力,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引進以電腦平台控制為基礎的自動化生產,一路演進至今,業界僅在「動力」和「控制」這兩個範疇進行創新;然而,第四次工業革命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技術整合挑戰,包括聯網、控制、感測、軟體管理平台和雲端中心連結等設計皆環環相扣,業者甚至須將工廠設計視野放大至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oT, IIoT)層級,方能與未來的物聯網環境緊密結合。

由於工業自動化需求複雜且涉及層面廣泛,因此各國政府皆緊鑼密鼓擬定作戰策略,計畫在2020年前實現兼具遠端網路控管、大量機器取代人工及節能特色的智慧工廠雛型。

工研院IEK機械組研究員戴熒美(圖1)表示,近年中國大陸工資飆漲,其世界工廠的美名已逐漸失色,而該地區群聚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更是首當其衝,難以在人力成本激升的前提下,持續追求高產能、高品質和低成本生產目標,因此正紛紛出走,轉往東南亞或中南美洲國家設廠,以維持獲利。

然而,戴熒美也強調,這種逐人力而居的工廠建置模式,並非最佳出路,例如今年5月的越南排華暴動,即導致在當地設廠的電機電子製造業者蒙受重大損失,刺激業界更加積極推展工業自動化,包括北美提出AMP計畫、德國推行工業4.0計畫,以及日本大力扶植機器人產業等政策,目的皆為減輕人工為製造業帶來的資本負擔和營運風險。由此可見,工業自動化發展已勢不可當,並正快速向全球擴散,為產業帶來新變革。

迎向工業自動化 嵌入式控制商機先發酵

賽靈思(Xlinx)亞太區Zynq業務開發經理羅霖指出,智慧工廠的範疇不應局限於生產自動化,須兼顧產線彈性和管理效益,因此將帶動工業電腦、工業乙太網路(Ethernet)交換設備、可編程邏輯控制(PLC)、馬達/動作控制、感測器和機器視覺(Machine Vision)等相關應用的發展。隨著物聯網相關智慧化應用愈來愈普及,工廠經營者若能掌握這些技術,就能在競爭激烈的製造市場中搶占商機。

其中,PLC一直是工業控制系統架構中重要的組成單元,例如工廠的自動化照明環境、化學加工流程管理和產線自動化控制等應用,皆以PLC為核心進行控制。因應工業自動化的發展需求,PLC設計必須從最初僅有電子電路邏輯控制的基本功能,逐步追加時序控制、多單元通訊和類比控制等進階應用功能,甚至搭配嵌入式系統整合工業電腦應用產品。

羅霖強調,工業自動化應用對PLC的要求相當高,包括即時控制性能、體積,以及對電路突波、電流脈衝、環境溫度與濕度的抵抗力,從而確保工廠運作的可靠度;因此,PLC亟須導入更先進,且能靈活配置的嵌入式控制方案。

鎖定工業自動化第一波嵌入式控制系統設計商機,包括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處理器和微控制器(MCU)開發商,均馬不停蹄研發新一代工業級嵌入式處理器,卡位市場。

網路可靠度擺第一 工業級乙太網/Wi-Fi身價漲

除控制方案外,工業自動化還須引進更可靠的聯網方案,以實現遠端管理應用,因而也刺激各種工業乙太網路和無線區域網路(Wi-Fi)技術快步崛起。 工廠通訊可分成工業乙太網路、處理和元件三層架構。元件層提供馬達驅動器、感應器模組間的通訊;而處理層介於中間,透過端對端模式處理與PLC之間的通訊,相較於元件層,其所需的回覆時間較短。最高級的工廠通訊方式則是透過工業乙太網,提供工廠間所需的高資料頻寬和遠距離通訊控制功能。

Altera工業市場亞太區首席經理江允貴表示,工廠充斥重型機具,具有一定程度的操作危險性,且一旦生產出錯勢將造成嚴重損失,所以業者對聯網技術的可靠度要求相當嚴格,使不同於一般乙太網路規範的工業乙太網標準快速受到重視;現階段,工廠控制節點與日俱增,已帶動更高頻寬的10Gbit/s乙太網路技術導入需求。

江允貴指出,目前主要工業乙太網路規範包括CC Link IE、Ethernet/IP、EtherCAT、PROFINET、Profibus、Modbus TCP、POWERLINK和Sercos III等,皆針對封包傳輸路徑的安全性,以及封包資料編解碼機制進行強化,以確保整個工業自動化系統能穩定運作,而工廠管理人員也能針對產線狀況做出正確決策。

基於工廠須融入整體物聯網環境的考量,相關業者更開始擴大導入ZigBee、Wi-Fi等無線機器對機器(M2M)解決方案。其中,Wi-Fi因發展成熟,且橫跨PC、消費性電子等多領域應用,已受到工控設備廠商高度重視,可望在工業自動化市場快速提高能見度。

為掌握市場先機,M2M模組廠u-blox日前已購併工業級Wi-Fi矽智財(IP)開發商--Antcor,進一步針對工廠嚴苛環境量身打造強固型Wi-Fi模組,以加速實現工控設備端對端的連結設計。

值得注意的是,在聯網和控制之前,工控設備還須透過感測機制擷取各種環境資訊,做為資料中心或管理人員分析的依據。

優化工業感測訊號鏈 類比前端設計更上層樓

凌力爾特訊號處理產品部產品行銷經理Brian Black強調,該公司亦提供多款電源管理晶片,可顯著降低工業自動化系統功耗。

凌力爾特(Linear Technology)訊號處理產品部產品行銷經理Brian Black(圖2)表示,工業自動化設備須導入溫度、濕度、電壓和電流等各種感測器,以量測運作狀態;其系統內部的感測器訊號鏈(Sensor Signal Chain)設計特別注重精確度、可靠度、功耗和占位空間,因此,相關運算放大器(OPA)和資料轉換器等類比混合訊號(Analog Mixed-signal)方案皆須進一步提升規格。

Black指出,目前該公司已能提供輸入電壓精確度達30微伏特(μV)的運算放大器,相較於業界僅支援100微伏特產品,可掌握更細微的系統工作狀態變化讓後端處理器做出因應,進而改善系統穩定性和可靠度。

Maxim Integrated工業應用市場專家Suhel Dhanani亦指出,針對工業感測器控制系統(也稱為現場感測器)的開發需求,Maxim已計畫研發整合類比混合訊號前端和數位處理器的系統單晶片(SoC)方案,協助系統業者縮減終端設備體積、功耗,並實現更高的資料精確度和分析性能。

搶占工業自動化商機 台廠急攻馬達控制/機器視覺

圖3 凌華科技總裁楊正義指出,機器視覺係推動無人智慧工廠的關鍵技術。

顯而易見,消費性電子製造工廠由人工轉型自動化生產的發展快速加溫,已引爆龐大工業自動化商機,因而吸引國際大廠積極布局,並刺激凌華、研華、台達電、東元電機和新漢等台系供應商加緊卡位。

其中,凌華已攜手工研院機械所發表機器視覺導引系統,而台達電則挾電力電子技術實力,強推工控設備、機器手臂馬達與運動控制方案。

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陳來勝指出,目前亞洲係全球機器人使用量最多的地區,當地汽車和消費性電子製造工業為節省人工成本,並提高生產效率、製程精密度和安全性,正持續擴大導入機器手臂和機器人等工業自動化方案,而馬達控制、運動控制和機器視覺系統係重要組成元素,遂成為台灣工控設備和半導體業者布局焦點。

凌華科技總裁楊正義(圖3)指出,工業自動化奠基於控制器和機器視覺導引方案,相當於人類的大腦和眼睛,因此該公司除不斷擴充工業電腦、PLC、運動控制和工業用智慧型相機產品陣容外,亦於日前攜手工研院機械所發展一套機器人視覺導引(Vision Guided Robotic, VGR)系統,組成全方位的「視覺智動化」解決方案(圖4),將能實現更快速、精確的消費性電子零組件取放、組裝輔助定位和功能自動測試。

圖4 視覺智動化方案在3C生產線的應用

楊正義更透露,因應工業自動化龐大需求,該公司已斥資上百萬美元在上海營運暨設計中心擴建第三條生產線,將大幅推升設備產能。未來更計畫在公司年營收突破4億美元後,加碼增建第四條生產線,以持續擴充產能。

與此同時,台達電則強攻工業用交流伺服馬達控制與驅動器、高速三軸運動控制系統,全力搶攻工業自動化「控制」商機。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表示,工業自動化需求持續翻揚,可望為該公司營收成長注入動能;尤其台達電聚焦最重要的馬達和運動控制方案,且價格極具競爭力,能提供媲美歐洲西門子(Siemens)與施耐德(Schneider)等大廠的產品品質,因此正快速提升在中國大陸的市占率。

事實上,工業自動化係物聯網的一環。目前物聯技術發展可區分消費性電子聯網、車聯網和IIoT幾個主要路線,而IIoT在各國力推工業自動化的推波助瀾下,已逐漸躍居物聯網產業新焦點,各路晶片、設備廠正蜂擁而至,甚至連儀器商也擴大投入發展工控和資料擷取解決方案。

IIoT應用漸成形 儀器商搶灘工控/資料擷取

圖5 美商國家儀器(NI)嵌入式系統產品行銷總監Jamie Smith提到,該公司已加入工業網路聯盟,將與英特爾、IBM和GE等大廠共同發展IIoT。

美商國家儀器(NI)嵌入式系統產品行銷總監Jamie Smith(圖5)表示,美商國家儀器以圖形化軟體系統設計平台--LabVIEW為核心,進一步發展出結合高效能處理器、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以及高速類比和數位I/O的LabVIEW可重設IO(RIO)架構,將有助工控設備業者突破傳統工業嵌入式系統的設計限制,並加速克服各種即時控制和監控難題。

近期美商國家儀器更分別推出新款CompactRIO工控設備,以及CompactDAQ資料擷取裝置,透過搭載英特爾(Intel)多核心處理器和賽靈思SoC FPGA,大幅提高處理能力,可滿足嚴苛工業環境中的時序(Timing)、同步(Synchronization)、觸發、工業乙太網路、人機介面和大量I/O資料傳輸等進階控制功能(圖6)。

Smith強調,鎖定低成本的工業分散式控制設備開發需求,該公司更進一步發表內建FPGA,並支援LabVIEW圖形化軟體、即時作業系統(RTOS)和完整中介軟體(Middleware)的系統模組(System on Module, SoM),協助工程師迅速開發嵌入式系統,並降低客製化功能研發的投資風險。

圖6 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示意圖

在晶片商、系統廠和儀器業者傾力投入下,工業自動化技術發展正突飛猛進,市場規模也日益擴大。陳來勝指出,工業自動化將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而其中關鍵的機器人將驅動馬達/動作控制、工業通訊協定和機器視覺方案的導入需求,促進市場產值節節高升,預估2015年將達到500億美元,發展至2018年更將上看700億美元規模,而台商可望拿下5~7%的市占率,相當於新台幣650億元的商機規模。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