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走進可攜式裝置 射頻前端模組解決體積與功耗問題

2006-06-19
MIMO具有超大頻寬,卻與小型化與低功耗的趨勢背道而馳,而難以用在電力與體積都非常有限的可攜式裝置上。射頻前端模組由於整合從收發器輸出到天線所需的全部電路,可視為解決方式之一。不過,由於前端模組中的功率放大器,仍是電流消耗最大的元件,因此前端模組供應商也面臨艱鉅的技術挑戰。
對於現存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設備和晶片組製造商而言,最近獲批准的IEEE802.11n標準草案可謂新市場的催生力量。當此一標準完全制訂時,這些企業的大量無線網際網路存取產品將能達到更好的性能,並開創一個全新的音訊和視訊發送(Distribution)市場。然而,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MIMO)射頻能力的實現,與目前產品尺寸不斷縮小、功耗及成本日益降低的趨勢是背道而馳的。本文將討論設計射頻MIMO解決方案時遇到的挑戰,探究關鍵的性能指標,並闡釋MIMO前端模組如何幫助產品開發商解決這些設計難題。  

802.11n使高速網路的費用更低廉  

與現有的無線資料標準比較,802.11n具有多項優勢。802.11n的資料傳輸率為200~400Mbps,能提供一條夠寬的資料通道,實現家庭連網和下載,以及媒體內容發送(Media Distribution)。此外,該標準還有兩項優點,就是其頻率範圍比現有的802.11a/b/g標準增大了20~30%,並具有對802.11a/b/g的向下相容性。向下相容性能讓使用者在家庭、辦公室和旅途應用中使用相同的設備,雖然資料傳輸率和頻率範圍可能比完整MIMO解決方案小一些。  

802.11n用戶卡(Client Card)在所有可能情況下都會使用802.11n;而在現有熱點(Hotspot)則退回到802.11a/b/g標準。與其他競爭方案相比,802.11n最終優勝之處,是它使用和802a/b/g標準相同的頻譜,都是2.4GHz和5GHz。這讓製造商能充分享受現有製程、元件和供應商所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Economies of Scales),使高速網路的費用更為低廉。  

發射器的EVM影響MIMO性能  

分配式誤差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 EVM)對總吞吐量和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完整的前端模組在額定輸出功率下,應該具有小於3%(-30dB)的分配式EVM(Contributed EVM)。在MIMO中,則要求更好的線性度。因為要抽取通道模型,就需要一個非常好的發射器。如果用作通道模型抽取之發射器的EVM很差,那麼MIMO的性能便會大打折扣。    

不過,單憑EVM標準尚不足夠。前端模組的EVM特性應該盡可能接近如圖1左方所示的指數曲線,而不是像圖1右方有一個「最佳點(Sweet Spot)」。圖1右方中的特性曲線有一個1或2dB的最佳點,功率放大器(PA)必須在這個點上工作,提供規定性能。在最佳點以上或以下,工作前端模組都會產生額外的EVM,並降低吞吐量。這裡主要的問題在於此最佳點會著隨製程、電壓、匹配電路以及溫度而漂移,因此EVM的分配會增大,而吞吐量則下降,具有這類性能的前端模組,將很難應用在必須保證最低性能標準的產品中。  

此外,當不同地區對於輸出功率限制有不同的法規標準時,一個具有指數EVM特性的前端模組,就可以讓用戶在全球各地使用相同的設計。在設計時以用於輸出功率最高的地區為目標,而當該設計用於其他地區時,其性能便可以提高。不過,對具有圖1右方所示EVM特性的前端模組而言,情況卻並非如此。  

對於MIMO來說,指數EVM特性提供類似的優勢。某些法規制訂機構把此一功率定義為所有天線的總功率。所以,即使前端模組能為每支天線提供較大的輸出功率,但輸出功率也可能需要補償3~6dB以符合法規要求。  

然而在同樣的產品中,如果使用原有802.11a/b/g標準的單一天線時,使用者都希望能以最高輸出功率進行發射。如上述,在不同功率等級之下,以圖1右方中特性工作將導致性能下降。  

前端模組具備小型化優勢  

隨著標準化產品尺寸日漸縮小,無線標準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並要求具有更多的電路,也產生更高的功耗,這著實為射頻設計人員帶來極大挑戰。  

最新的PCIe迷你卡,外形尺寸只有目前居於WLAN市場主導地位的迷你PCI卡的一半。迷你PCI卡廣泛應用於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和存取點(Access Point)。這些現有設計只使用了一個射頻發射鏈路和一個射頻接收鏈路;但MIMO應用卻需要兩個射頻發射鏈路和兩個射頻接收鏈路(圖2)。考慮到元件的數量,加上為了生產需要而設立的禁止布線區域(Keep Out Areas),若要在PCIe迷你卡的尺寸上實現這些電路,實在深具挑戰性。然而,這正是MIMO前端模組的真正優勢所在:經過全面測試的單一射頻解決方案,整合了從收發器輸出到天線所需的全部電路。  

要比較前端模組的整合度,進行嚴格的同類比較是很重要的。有時,功能性(Functionality)會被射頻功能(輸出功率、EVM)的強大優勢掩蓋,但它對成本和關鍵的電路板空間卻非常重要。在此必須針對控制介面與偏置電壓進行判斷。首先是控制介面的問題,必須判斷控制介面是否為CMOS。如果不是,將需要額外的電路來連接前端模組和晶片。  

其次,則是偏置電壓的問題,必須判斷前端模組是否需要偏置電壓。若需要,則常常需要外置調節器來提供典型範圍在2.7~2.9V之間的偏置電壓,並利用額外的電晶體電路來啟動偏置電壓或使之失效。除了尺寸和成本外,前端模組(FEM)的性能也直接與偏置電壓相關,後者會隨溫度和電壓而變化。  

電流消耗與外形尺寸有直接關係  

儘管開發人員可能認為電流消耗和外形尺寸沒有關聯,但事實上由前端模組電流消耗所引起的三個問題中,有兩個都與外形尺寸有直接關係。  

一直以來,電流消耗都和電池壽命有關。產品開發人員希望以最低電流消耗獲得最高功率,有時甚至願意接受稍低的輸出功率,以換取延長10%的電池使用壽命。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MIMO應用中,只是情況更甚,因為這些應用裡有兩個完整的發射鏈路同時工作。這意味著前端模組供應商必須開發出更高效、更低電流消耗的模組來滿足MIMO市場的需要。若MIMO進入PDA、手機和遊戲機等電池更小的嵌入式應用領域,這將變得更為關鍵。  

雖然電池壽命很重要,但開發高效前端模組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外形尺寸標準清楚限定了有多少功率提供給PCI卡。在原有的802.11a/b/g標準下,這些PCI卡消耗的電流與這些規格所限制的相距甚遠。不過,隨著製程技術不斷提高,而MIMO系統具有多個通道,PCI卡消耗的電流可能已經很接近、甚至超過了外形尺寸標準規定的限值。由於功率放大器一般而言是電流消耗最大的元件,因此前端模組供應商面對著更大的壓力,必須推動技術和物理學的發展,以實現高效解決方案。  

前端模組朝向提高整合度發展  

本身也設計功率放大器和開關等元件的前端模組製造商,能採用一些技術來讓匹配和偏置達到最佳化,把發射接收鏈路中的損耗減至最少。此外,廠商也可以利用新技術,達到高整合度以實現較小外形尺寸,這些技術都是目前市場上可見的元件所沒有的。  

憑藉一種經全面測試且能滿足高輸出功率、低EVM和低電流消耗要求的解決方案,單一前端模組便可以解決上述所有系統問題,協助開發商加快產品上市的速度。由於這種前端模組是經過全面測試的解決方案,能夠取代約60個元件,因此終端產品的良率將得以提升。  

較之使用多個具有較低整合度的前端模組,單一前端模組具有更大的優勢,因為每一個元件都有其禁止布線區域,元件越多須要占用的電路板面積也就越多。此外,一般而言,這些前端模組的接腳與收發器介面呈鏡像化(Mirror),故限制了設備能提供的規模經濟效益。  

(本文作者為SiGe半導體無線數據產品總監)  

(詳細圖表請見新通訊64期6月號)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