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控制 ADAS 感測器 嵌入式

嵌入式異質處理器發威 汽車ADAS提高主動式安全

現今汽車製造商陸續引進車輛控制新功能,以節省燃料、提升便利性,增進駕駛安全。基於先進晶片技術所創造的感測與高效能處理能力,能協助駕駛並提高車輛運作自主性。同時半導體商也不斷推動類比與嵌入式處理創新,以塑造未來車載電子系統。
未來學家始終夢想著,汽車有朝一日能夠自動駕駛。而遙控實驗可追溯至近百年前,1939年紐約萬國博覽會上,便將自動化高速公路納入「未來世界」中,但完全自動車輛的願景一直以來仍遙不可及,直到新興電子技術問世後,過往幻想忽然貼近真實。

眾所皆知Google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但世界各大車廠的輔助駕駛開發進度,以及相關半導體創新,卻鮮為人知。事實上,各項研發正快速改變汽車設計面貌,車用控制也持續進步,未來幾年內,半自動甚至全自動車輛即將上路。

半自動與全自動車輛控制以先進電子感測及處理為基礎,其價值並不只是科技創新令人興奮,更能為節省燃料、行動與便利、行車時間、道路車流量創造實質利益,不過最重要的是,新型車輛控制將積極增進行車安全。

官方數據指出,美國每年約有3.4萬人因交通事故喪命,全球估計數字則為124萬人,交通意外是美國年輕人死亡主因,在總人口死亡原因表上也名列前茅。除了致命之外,車禍也造成許多人受傷,衍生出龐大修繕成本。有些估計資料認為,交通事故高達九成出於人為因素,因此更要協助駕駛安全控制車輛,降低性命與財產損失。

車輛控制不僅能提高道路安全,對於電子技術開發商而言,也代表著蓬勃商機。在全球260億美元車用電子零組件市場內,主動安全系統所占比例快速增加,頂尖半導體解決方案會加速建置新功能、提升安全性,同時在這個重要市場擴大市占率。

主動式安全仰賴許多要素,其中包括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這整套電子技術希望幫助車輛安全運作,ADAS可協助駕駛人維持車輛安全間距以及提供駕駛危險警示,避免不良駕車習慣傷害乘客與行人,並發揮其他安全功能,有助防止事故發生。有了自動駕駛車輛後,乘客在通勤與長途旅行時,能夠進一步善用時間,降低碰撞修繕費用、避免人員損傷,拯救更多生命。

圖1 類比與嵌入式處理技術支撐今日眾多主動式安全功能,也是未來安全應用關鍵

基於行車道路安全,各大車廠積極在新車內加入駕駛輔助功能。車廠為建置ADAS及自動化車輛控制服務,必須和半導體供應商合作,開發各種先進晶片技術,能夠正確且可靠地支援諸多外部感測器、在不同車載系統之間溝通,並提供高效能異質運算能力,滿足車輛控制的電腦視覺與決策需求(圖1)。目前和眾家車廠合作的供應商如德州儀器,就推出各項ADAS及自動化控制所需的類比及數位產品,為未來發展趨勢備妥解決方案。

逐步邁向安全自動化 ADAS可自動調整車速

自動駕駛車輛仍是許多人的終極夢想,其實安全自動化系統早已出現在你我週遭,例如穩定控制、反鎖死煞車、安全氣囊、乘客偵測、各種警示系統等。

而ADAS等主動式安全技術以傳統功能為基礎,先後歷經四個階段,最初為被動警示與便利系統,範例包括車尾鏡頭與顯示器、死角偵測雷達,還有離開大型車輛之間停車格時的迴轉警示。有些警示系統可能包括鏡頭畫面處理能力,用於辨識交通號誌、行駛間車輛週遭狀況、偵測駕駛分心或打瞌睡等先進功能。

在第二階段發展中,這些系統能夠短暫主動控制車輛,以協助停車、避免倒車輾過物體、以煞車或轉彎避免碰撞等,有時系統會主動控制車輛個別功能,例如偵測到前方彎道或情況變化時,自動調整車頭燈。

第三階段涉及半自動操作,車輛能夠在特定情況下接手駕駛,不過還是要有人坐在方向盤前,隨時準備繼續駕駛,範例包括行車輔助與高速公路自動駕駛,以及適應性定速系統,能夠自動調整車速,跟隨道路上的車流前進。

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必須具備適應性定速系統及車道偏移偵測功能,確保車輛維持在固定車道內,而且保持安全距離。藉由前鏡頭或後鏡頭,即可導引車輛在車道內行駛,如果遇到停車場或車庫擁擠時,停車輔助功能可完全控制車輛;駕駛人監控功能若偵測到駕駛不省人事,可能會自動停車,或安全將車輛開到路邊停放。

進入第四階段的全自動運作後,或許根本不必有人坐在駕駛座,例如只有長者或身障者待在後座,或是空車前往學校或機場接送。

每一階段都以先前成果為基礎,現有安全系統也日益複雜,今日多數新車均配備被動式或部分主動式ADAS安全功能,相關設備也愈來愈普遍。例如市場研究公司IHS指出,適應性定速系統在全球新車普及率已近25%,兩側物體偵測(又稱盲點偵測)超過20%,自動停車輔助為10%。目前,全自動車輛尚在實驗階段預計將在十年後面世。

ADAS功能和各種創新一樣,都會從高價位車輛進入市場,再陸續推行至中價位與平價車款。但後照鏡頭為例外,起初以商用車輛為主,因為對大卡車而言,這項功能格外有助提升行車安全。

面臨責任歸屬問題 車輛自動化科技/法規並重

雖然大眾對ADAS的接受度日漸增加,但若要推行半自動或全自動車輛,仍面臨不少社會、法律及技術阻礙。以往安全功能的發展動力大多來自立法與保險要求,但自動化車輛卻產生新問題,因為控制權從駕駛轉向車輛,故立法人員與法庭必須得判斷責任歸屬,如此一來,系統建置進度便受到影響。

此外,民眾也需要調適期,才能慢慢習慣各種控制及安全變化,並且學著信任自動駕駛;在這段過程裡,具備新系統的車輛也得與傳統車輛並行。未來勢必會出現與車輛能夠溝通的智慧道路,但這也是影響轉型步伐的另一項因素。

除了法律及社會議題需要時間化解,科技障礙亦然,車輛所需的電子安全系統必須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低,兼具高效能與穩定等特質。目前已公開的自動駕駛車輛所配備的先進電子設備,總價都高出車輛許多,若想從實驗進入量產,需要更可靠、更強大、更平價、更輕巧的電子系統。

系統安全性與穩定性相當重要,不僅對行車安全有益,電子系統故障若造成事故,也會影響新技術創新與市場普及速度。尤其在汽車環境種種限制下,可靠性顯得格外重要,包括高溫、電壓擺幅大、震動都對電子零組件產生壓力,因此系統必須具備故障恢復機制,若有意外發生,才能保障人員與車輛週遭安危。

不過上述設計挑戰得花時間逐一克服,系統製作完成後,也需經過道路測試,技術供應商得準備好與車廠長時間緊密配合,對於剛踏入車用市場的廠商而言,也是一項難題。

滿足高效能處理 晶片技術可處理大量影像資料

輔助與自動化駕駛需要多模系統,接收各種感測器的資訊,包括超音波、雷達、光達(光線偵測與測距)、攝影鏡頭(彩色、黑白、立體聲、紅外線夜視)等,衛星通訊、與鄰近車輛的無線電通訊、基礎建設等也同樣重要,才方便定位、收發地方資訊、了解路況及其他資訊(圖2)。

圖2 ADAS感測器主要類型與裝設位置

ADAS與自動化駕駛均為即時運作,依據路上實際發生情況,將各項訊息轉化為實用資料,並取用必要資訊,接著系統必須整合各個來源的資訊,判斷正確控制功能,並適時與駕駛溝通,或是自動控制輸出。除了訊息來源必須準確,系統也需要高效能運算,同時執行多種演算式,在市場激烈競爭的系統開發壓力下,軟體必須簡短明確,而且通用於新版系統的主動式安全功能。

從感測、轉換、傳輸到高效能處理,這麼多電子功能需要完整的類比及嵌入式處理晶片,若想支援快速演算及應用開發,得仰賴專業視覺處理與數位訊號處理技術,以及必要基礎軟體。而且在訊號鏈及供電方面,也需要眾多電源管理晶片、感測訊號調節、介面及收發器,才能滿足各種ADAS感測。

輔助或自動駕駛由於相當倚賴鏡頭及其他影像感測器,故需要大量高效能視覺處理能力,皆以異質運算為主,低階處理強調畫素資料,建立可進一步處理的實用影像;中階處理辨別影像內可能物體,高階處理運用這些資訊辨識物體,再由微控制器(MCU)決定系統行動(圖3)。

圖3 影像式ADAS功能及運算需求分析

舉例來說,低階處理可不斷提供未經過濾或調節的路況影像,中階處理辨別影像中可能出現重要物體的段落,接著由高階處理判斷物體種類,例如其他車輛、人員、動物、標語或交通號誌,再參考物體移動速度,最後由微控制器決定要前進、暫停,或等待行人離開、燈號變換、鄰車通過。

另一方面,在大霧造成能見度不佳等特定情況下,雷達等其他輸入感測器也會提供資料,做為參考依據,因為任何感測器都可能遭到外部條件干擾,故其他資料來源即可大幅提高辨識精準與可靠程度。

低階處理通常使用多個相對簡單、不斷反覆的演算式,藉由同時運作處理大量輸入資料;高階處理得經手的資料相對較少,但演算式比較複雜;中階處理的資料規模與演算式複雜度則介於兩者之間。每一種處理層級都有不同的架構,單一/多重指令多重資料(SIMD/MIMD)、超長指令字(VLIW)、精簡指令集運算(RISC)分別適合低階至高階處理,其中控制邏輯使用RISC處理器。

以德州儀器新推出的ADAS TDA2x系統單晶片(SoC)為例,其中包括一個或多個嵌入式視覺引擎,專門處理影像系統龐大資料,亦包括鏡頭再處理的影像訊號處理器、適合一般訊號處理的數位訊號處理器,以及包含多個ARM微處理器的RISC選項。

除了自有軟體架構外,德州儀器同時為Khronos OpenVX電腦視覺加速標準重要參與者,能夠因應嵌入式異質處理器的低功率、高效能處理需求,而其系統解決方案也充分具備擴充彈性。

對於剛踏入汽車產業的新手而言,因為缺乏深入的法規遵循經驗,不熟悉車用相關安全標準,例如涉及品質管理的ISO/TS16949,或是牽動功能安全的ISO 26262,故供應物流會成為一大障礙。以德州儀器為例,該公司的安全微控制器出貨量已達數億件,也涵蓋類比及數位設計與製造所有階段,汽車客戶能倚重其全球設計支援與製造版圖,加速系統開發及量產;全球眾多生產基地也確保長期產品供應穩定無虞。

未來十年左右,全自動車輛還不會大量上路,若想見到所有新車都配備全自動駕駛功能,也得等待更長時間。不過目前已有愈來愈多車輛提供輔助駕駛功能,既可提升用路人安全,又能同時降低油耗與增加便利。

各種主動式安全功能的基礎在於先進電子創新,包括改善接收外部資訊的感測能力、評估駕駛條件與協助決策的異質高效能處理,以及各種支援訊號調節、通訊及系統電力控制的類比零組件。車廠需要半導體廠商穩定供應晶片裝置,也需要健全的設計支援與專業,推動未來技術持續進步。

(本文作者皆任職於德州儀器)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