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結合IC卡應用多 統一標準/OTA管理機制成關鍵

2008-05-21
無線通訊與手持式行動設備的發展日益多元,其中手機已從原本單純的通話用途中衍生出更多的日常應用,目前看得到的就有結合近距離無線通訊(NFC)、用戶通用辨識模組(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IM)以及IC卡的應用,而由各家手機廠商所開發出來的特殊應用更是令人目不暇給。
IC智慧卡具備防破壞(Tamper-resistance)及高可攜性(Portability)的特質,是絕佳的安全設備,已普遍以實體塑膠卡的形式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各種金融安全交易、付款與商業服務。每個人隨身攜帶的卡片不少,由於個人電腦環境缺乏防破壞性和高可攜性這些安全要素,儘管許多業者想以IC卡片支援在網路交易世界進行應用,但PC環境缺乏整合IC卡裝置如讀卡機,加上商家發行這些卡片的成本也高,所以整個安全應用推廣不易。  

反觀在行動環境中,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卡已普遍存在目前的手機中,最近具備悠遊卡功能的NFC也逐漸整合到手機或SIM卡上。SIM卡與NFC均為IC智慧卡,具備防破壞性和高可攜性,加上手機兼具很好的通訊與讀取IC卡整合應用角色,可以解決過去安全應用推廣不易的問題。  

隨著無線通訊與手持式行動設備功能的日益增強,手機已從單純使用電話功能逐漸演變成為人們隨身必備的多功能生活工具。使用者可利用輕薄短小、隨身攜帶的手機,經由無所不在的無線網路,隨時隨地地結合晶片卡進行各種應用。手機結合晶片卡的應用可分為手機結合USIM卡、手機結合NFC以及手機結合NFC-SIM等幾種組合形式。目前以手機結合NFC應用發展最為迅速,手機結合USIM進行行動安全應用仍然只有少數區域進行研發試用,而電信業者看到未來商機與應用的趨勢,逐漸採用NFC-SIM進行未來行動安全應用的推行標準。  

手機結合NFC應用  

NFC手機主要用來連結企業商家的無線裝置與個人手機進行應用,它可以從內含RF標籤的智慧型海報(Smart Poster)中讀取數位資訊,也可以進行非接觸式交易應用如付款、票證及門禁等應用。截至目前為止,應用相當廣泛,包括隨手一揮或近點觸碰完成付款交易、從智慧型海報或智慧型告示板讀取電子廣告的特惠行銷或折價券資訊、儲存票券進行通過交通、停車場與大型活動的閘門檢查、儲存個人資訊以通過門禁檢查、照相之相片檔可透過NFC傳輸給NFC印表機或螢幕、透過手機交換名片聯絡資料等等各種不同應用。  

目前在歐洲和日本對於手機推出IC卡功能的應用最積極也最廣泛,表1列出早期各國之行動交易應用的情形,韓國與日本最先採用手機結合IC卡進行金融交易與交通服務,2004年3月18日全球兩大非接觸式卡應用標準(Mifare與Felica)開始共同推展可以共通應用的NFC標準,各國隨後開始有不同的測試與試用計畫。

表1 早期各國的行動交易應用歷程
日期 國家 應用內容
2000 歐洲 奧地利、西班牙、瑞典及英國推出Paybox行動付款服務 (2003年1月23日結束)
2001 韓國 SKT與VISA合推信用卡、e-Money(Visa Cash)、紅利積點以及SK電信會員卡的應用
2002.09.30 日本 KDDI推出3G電子錢包/電子付款信用系統試用
2003.04.07 日本 由NTT DoCoMo、Visa、Nippon Shinpan、OMC Card及AEON Credit開始測試利用手機紅外線進行信用卡交易
2003.10 日本 NTT DoCoMo正式推出手機紅外線進行信用卡交易
2003.12.29 韓國 SKT升級與Gemplus合推出MONETA Card,可透過紅外線或RF進行購買商品交易
2004.03.18 歐洲 CeBIT展覽會上諾基亞聯合NXP和Sony公司宣布共同推廣NFC
2004.04.19 日本 日本NTT DoCoMo推出Mobile Payment Service,利用行動電話在各地銀行ATM提款機提領現金的服務
2004.07 日本 NTT DoCoMo正式推出i-mode FeliCa手機錢包應用服務
2004.11 歐洲 Nokia第一款NFC手機上市
2005.07 台灣 台北智慧卡票證公司、明基推出第一款M315 NFC手機進行台北地區交通票證試用
2005.08 歐洲 恩智浦與三星合作在坎城展開NFC Pilot Run
2006.01 日本

日本JR East火車票結合i-mode FeliCa手機

2006.03 歐洲 荷蘭KPN、日本JCB信用卡、諾基亞、恩智浦、Gemalto、ViVOtech、CCV Holland以及PaySquare合作展開NFC Pilot Run
2006.04 歐洲 德國公共交通網路營運商Rhein-Main Verkehrsverbund(RMV)、恩智浦、諾基亞、Vodafone公司合作展開NFC Pilot Run
2006.06 韓國 SKT、恩智浦合作展開NFC Pilot Run
2006.06 中國大陸 廈門易通卡、中國移動、恩智浦、諾基亞合作展開NFC Pilot Run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根據NFC Forum及相關報導指出,近兩年來手機結合NFC進行中的應用與試用還包括以下幾則。首先,在奧地利,2007年除了進行交通票證應用之外,還可進行停車場票證、自動販賣機與手機博奕下注等應用;而芬蘭進行約兩年的SmartTouch聯合計畫,共8國24機構共同參與,在城市、居家、運動等各層面推出新NFC商業應用服務,包括貼心的應用如利用NFC手機讀取商品標籤或電子資訊後轉成語音播出給盲人聽候進一步應用,也推出餐廳桌上點餐應用服務、NFC作為汽車防盜鎖、路邊停車、停車場、戲劇院的票證訂票與入口檢驗、電影預告片與資料讀取、午餐折價券、位置附近相關的電子廣告如停車場、餐廳、巴士、戲院等資訊,未來還將進行飯店住房報到、計程車、沖印與產品資訊等應用。  

在法蘭克福方面,除了德國公共交通網路經營商(RMV)已用於交通、票證之購買、付款與票證的顯示應用之外,也提供交通運輸時刻查詢,並開始整合Erlebnis Card功能進行紅利卡與折價券應用。目前已結合信用卡進行應用,未來將推出每個公車站即為Station Web Portal提供公車站附近之相關生活消費資訊;在法國Strasbourg有三百個使用者、六十間商家、一家銀行及兩家電信業者合作推出試用手機Master Card付款,將EMV交易模組置放於SIM卡中;日本的JR-East開始正式推出Mobil Suica應用,支援手機已超過一百款,目前可利用手機信用卡付款後購買e-money、通勤交通通行證及Green Ticket存於手機上應用,並推出結合信用卡或銀行帳號轉帳進行Suica電子錢包應用,可網路線上交易付款應用,進一步將整合購票與數位票證在新幹線通關試用。  

奧地利Hagenberg在校園應用上,有一百位學生利用NFC手機購買學校福利社商品、紅利積點、自動販賣機、活動廣告智慧標籤、P2P傳輸議程、新聞等應用;法國的Casino集團整合Paypass在NFC手機上進行付款應用,也試用在交通運輸上,約有兩千位使用者參與試用一年。除此之外,在歐洲TeliaSonera推出可經由網際網路買票後,電子票證經由無線傳輸(Over The Air, OTA)下載至NFC手機上,再透過非接觸式讀卡機檢驗後搭乘巴士等交通應用。  

最近十四家世界電信大廠共同成立GSMA Mobile NFC Project進行應用分析,最初手機應用從1996年至2002年為語音服務世代,主要業務為手機間通話應用,到了2002年至2007年,逐漸推出多媒體應用服務,開啟數據應用世代,自2007年以後,預估將進入非接觸式應用服務時代,GSMA project也分析了九大NFC未來應用包括如行動票證、行動付款、實體存取、邏輯存取、會員申請、健康照護應用、數位版權管理、汽車應用、標籤閱讀等應用重點。  

手機結合USIM應用  

2.5G、3G等新一代行動電話所使用的SIM卡,又稱為Universal SIM或USIM功能日漸強大,除了內建行動電話功能之外,它的記憶體空間變大、運算能力增強且內建密碼運算處理器、作業平台功能增強及標準化,如JavaCard OS、Global Platform,大幅提升USIM卡在安全和其他應用上的發展空間。  

由於USIM卡本身就是一種IC卡,是絕大多數行動電話系統手機的標準配備元件,使用者不須額外購買加裝。而且手機本身具備讀卡機、輸入按鍵、顯示螢幕以及遠端應用連線功能,可作各種IC卡的讀寫與操作。IC卡插入手機後,可以方便隨身攜帶與使用,手機在與SIM結合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IC卡應用環境。  

目前因為電信業者對SIM卡資源的使用,除基本的行動電話外,大都只局限在電話簿、簡訊儲存以及以STK(SIM Toolkit)為基礎的電信服務功能。展望未來,USIM卡可以做更多IC卡用途,但成本也會增高,世界上目前僅有土耳其Turkcell推出m-signature進行計畫展示,其利用手機結合SIM卡進行產生數位簽章交易訊息在網路銀行或電子化政府等應用服務上,使用者可利用手機、家裡PC、網咖的PC連線到銀行入口網站要求交易,銀行將送一個驗證要求給手機,使用者輸入安全PIN碼並由SIM檢查無誤後,產生數位簽章回送銀行以完成網路銀行的交易要求。  

去年,國內有一軟體業者結合一家電信業者和銀行、憑證發行單位共同合作研發手機結合USIM功能,利用手機產生憑證簽章進行金融轉帳服務等高安全性交易保護的研發計畫,初步研發成功並已有雛形展示。  

手機結合IC卡應用  

綜觀目前現今世界上手機結合IC卡之應用中,手機結合USIM進行安全交易誘因不大,必須結合隨身方便的交易付款應用才有誘因,亦即手機還得具備非接觸式通訊功能,使用者才願意使用,而且必須結合最常用的日常通勤交通使用,應用才會成功,目前只有日本地區實際推出正式應用服務,其他歐洲各國與台灣仍停留在試用階段。  

觀察日本成功之經驗,過去在塑膠卡時代,一卡一服務,服務商家自行發卡,成本不僅高,且發卡軟體為事先安裝(Pre-issue),事後更新不易,當逐漸進展到手機結合信用卡服務時,變成一手機一服務。日韓在2001年、2002年即推出手機金融應用,單一用途仍不易擴大手機結合IC卡應用範圍,目前日本NTT DoCoMo推出商業化行動服務,由Felica Network提供功能強大、安全性高的共通晶片,維護經營多元的應用平台,提供可隨時進行卡片軟體的事後安裝服務(Post-issue),提供多樣化的手機結合IC卡應用服務於一機,可以利用手機來進行Edy錢包的消費、JR-Ease之交通卡服務,以及信用卡、巴士交通卡、公司門禁ID卡、會員卡、紅利積點、電子票證、交通票卡等多功能應用。日本各服務業者搭Felica系統採用Co-brand已成為市場趨勢,服務商家自己不用發卡,使用者可隨時安裝新增自己喜歡的新服務軟體,搭配Felica商標讓服務容易帶動起來,甚至逐漸整合其他大的發卡系統,如Suica。  

日本在實體卡共享技術發展上,NTT研發並發行IC卡情報流通平台(Network-based IC Card Environment, NICE),讓數十家發卡者能共用一台NICE服務的功能,進行多元化軟體IC卡的共享運用。此卡片軟體共享精神已應用在日本Felica Network所提供的平台,大幅減少商家發卡成本,也增加使用者使用的誘因。  

手機結合IC卡的應用服務在日本比其他地區成功的原因,除了電信業者事權統一易推行之外,另外有功能強大服務及安裝管理系統,歐洲與台灣停留在少量試用仍有兩個因素待解決,包括卡片必須能夠共享,以及最重要的是須能隨時安裝下載卡片軟體。少數幾百個使用者的應用軟體還可以在實驗室內手動一一安裝給使用者使用,但面對幾百萬使用者需求時,必須有一套既安全、有效率又控管嚴格的卡片軟體發行安裝系統才能普及應用。根據ABI所發表的報告指出,非接觸式付款與交通票證將成為驅動NFC發展與採用的重要應用,在大規模使用者服務推出之前,目前世界上任何NFC試用計畫仍均專注於試驗基本的可行性,但其亟需OTA應用服務軟體管理來支援。  

對於Debit Cards發卡者來說,發卡者要求需要比現有傳統卡片服務系統至少保證基本安全或更安全,並能控制所有具NFC功能之軟體的安全性,而且在服務安裝上要能更有效率,才能有效推動下一代NFC服務。  

OTA是驅動NFC付款規模化應用不可或缺的管理機制。對於大量採用NFC科技的應用服務,不管使用者、電信業者和發卡業者都不喜歡在手機上以手動方式或臨櫃方式安裝卡片軟體與開通服務。沃達豐(Vodafone)亦表示,未來的行動服務若沒有OTA服務,則NFC應用就起不來,所需要之OTA技術將包括安裝手機操作介面軟體(Midlet)、卡片與伺服器遠端交互認證(Mutual Authentication for Card)、安裝卡片服務軟體(Applet)、安裝服務應用金鑰(Application Keys)與安裝交易憑證(Certificate)等功能。  

各吹各的號 標準亟待整合  

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手機結合NFC進行各種試用計畫,在行動通訊手機逐漸走入與生活整合應用階段,整合非接觸式IC卡應用已是不可或缺之一員,但目前因為NFC手機裝置仍未普遍,手機與NFC間的標準也尚未底定,目前試用計畫存在不同的晶片組合解決方案,從最開始的NFC全部置於手機,逐漸演進到NFC晶片與USIM共存於Combi-SIM卡,到最近逐漸有SWP(Single Wired Protocol)的標準出現。未來趨勢將是把NFC晶片的卡片分享與控管機制(須搭配Global Platform)與USIM整合於一張晶片,透過手機SWP經由NFC天線通訊與外界非接觸式讀卡設備進行交易應用。  

除了標準統一與手機普及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因素還須要具備有讓使用者隨時隨地能更新安裝刪除卡片服務軟體的功能,也就是說一定要有OTA下載服務管理,才能有效率發行卡片軟體,並節省發卡成本,普及手機結合IC卡應用服務範圍。  

(本文作者任職於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