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 電動機車 三陽

摸索各國商業模式 台灣電動機車可望進軍全球

2019-11-05
隨著電動汽機車技術的演進,加上各國政府祭出減稅與購車補助,全球電動機車市場持續成長。而台灣具有絕佳的電動機車發展條件,應深入了解使用者需求掌握市場趨勢,打造成功商業模式,搶攻全球電動機車商機。

近幾年,各國政府紛紛祭出電動機車購車補助或減稅等政策鼓勵,再加上技術演進,電動機車市場在台灣、歐洲、印度等地都有明顯的成長;但另一方面,政策的轉變也可能牽動電動機車銷量,造成市場波動。因此,在觀察全球電動機車市場的同時,也必須關注各國政策的走向,才能確實掌握發展趨勢。

談到全球電動機車市場趨勢,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曾郁茜表示,全球電動機車可望於2019年達到60萬輛的銷售規模,2015~2019年累積總銷量占比分別為亞洲76%、歐洲8.8%、北美7.5%,其他地區則占7.8%。而電動機車未來成長力道主要來自亞洲與歐洲國家,驅動因素包括賦稅減免、強制法規制定、購車補助、限制高污染車輛的行駛區域與生產、提高燃料稅或徵收碳稅等,都是各國推動電動機車重要的政策手段,主要方向皆為降低新品進入市場的門檻,並提高既有載具使用成本。

歐洲近年電動機車成長力道強,主因為購車補助與相關減稅措施,於2016~2018年成長218%,預計2019~2021年仍會維持超過30%的年平均年成長率;而印度2016~2018年成長148.7%,但是因油電混合及全電動車製造業實施第二階段生產補貼計畫(FAME II)僅補助鋰電池車款,而現今有90%以上均為鉛酸電池車款,預計2019~2021年每年成長率波動會很大,甚至呈現負成長。

在北美地區電動機車銷量則以大馬力的車款為主,購車補助與能源補充設施減稅為主要誘因,銷量於2016~2018年成長79.9%,預計2019年至2021年平均年成長率仍可維持超過10%;另外,中國電動機車銷量2016~2018年成長23.5%,2019年中國開始對電動機車與電動自行車實施新國標,預估2019~2021年平均年成長率將超過10%;而以日本來說,購車補助與商業使用持續推動市場,於2016~2018年成長26.8%,預計2019年至2021年平均年成長率維持約10%。

各國祭出電動機車補助

從政策面來看的話,在歐洲德國、法國與西班牙都有提出相關政策。德國目標在2023年將全面禁售燃油機車,目前德國中央政府規定購買電動機車可享有10年車輛稅減免,慕尼黑政府則提供每輛電動機車1,000歐元津貼補助。法國則欲自2040年起禁止販售柴油及汽油車輛,而在補助方面,電動機車可選擇補助900歐元或27%購車稅;另外,若選擇每kWh補助250歐元,則不得超過900歐元或27%購車稅總補助金額。而西班牙也提供減稅及購車補貼,電動機車最高補貼750歐元(4kWh以上車型)。

而美國在電動機車的補助,則提供聯邦稅減免10%,最高上限2,500美元,州政府如奧勒岡與加州亦提供減稅。在基礎建設方面,曾郁茜表示,美國也提供建置電動車輛充電站賦稅減免,並透過法規制定來管制汽油車輛行駛。

印度政府針對油電混合及全電動車製造業實施的補貼計畫已於2019年4月邁入第二階段(FAME-II),改以電池的續航力作為適用補貼的標準,每kW補助1萬盧比,續航力越高補貼也越多。根據我國駐印度代表處提供的商情,由於印度國內目前上路的電動車以二輪為主,且大多配置續航力較低的電池,新計畫的實施已造成90~95%的二輪電動車被排除在補貼適用範圍之外,使原本約7萬盧比(約新台幣3.5萬元)的售價,上漲至8至9萬盧比之間。對此,印度電動車製造商同業公會(SMEV)理事長Sohinder Gill指出,二輪電動車市場將失去半數以上的補貼,售價自當上揚,但具有較高電池續航力、售價在12萬盧比以上的高階產品,則將受惠於印度政府的新措施。

除了上述國家以外,中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以及南韓等政府,也都已經針對電動車行駛或銷售制定相關規範,其中,南韓、馬來西亞與日本也都有針對電動機車提供購車補助或基礎設施補助。

政策/產業應加速整合 

以台灣電動機車產業現況來說,2016~2019年電動機車銷量年成長均超過80%,為全球成長速度最快者,同時也帶動從業人口與研發經費的增加。而曾郁茜表示,2019年有越來越多家車廠投入,讓我國電動機車市場進入戰國時代,電動機車市占率可望從2016年的2.7%,成長到2019年的15%(約15萬輛的銷售量)。

在政策方面,原訂在2035年能達成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不過,2019年3月交通部召集國內燃油機車與電動車車廠研擬新方案,提出油車與電車兼顧發展訴求,因此原先的目標可能有所變動,後續發展有待觀察。而曾郁茜也建議,政府可以因應國際趨勢,依排放期數劃分機車分類,徵收不同比例碳稅。此外,也應建立電動機車多元友善環境,提高能源補充設施據點與密度,以及單一據點之能源補充設施多樣性。

具體措施包括:將逐年遞減之消費者端購車補助,轉往協助基礎設施的建立;此外,也應簡化申請流程、提供特殊技術研發加給津貼,鼓勵關鍵技術人員投入電動車與相關設施研發。

而面對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三陽集團VMEPH財務總監葉世明表示,相較於汽車產業,台灣在電動機車市場發展機會更大。除了有非常高的機車密度,台灣還具備成熟的硬體技術基礎,然而,卻時常忽略消費者的需求。因此,除了應持續優化關鍵零組件、通訊系統、感測器以及次級系統等技術,他認為,跨產業的協作也非常重要。必須透過半導體、資通訊與汽機車產業合作,促進軟硬體技術整合,並且充分了解消費者習慣,適時將智慧化、循環與共享經濟等概念融入產品,讓開發方向更貼近市場需求,提升使用效率的同時也讓電動車發展更符合「環保」的訴求。

葉世明強調,台灣擁有獨一無二的環境,可作為機車創新營運模式的試驗場域,在此之中逐步調整出可行的商業模式。而他也期盼,能透過政策與產業的協作,整合各環節的專業知識與廠商,將製造業轉型成服務業,打造出專屬於台灣的商業模式,並把這套創新營運模式輸出到其他國家。這麼一來,除了充分把握本地市場,業者也能進軍國際,搶攻全球電動機車商機。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