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軟體定義適用全場合 智慧測試平台以一擋百

2018-03-26
想像一下這個畫面:現代的測試經理迷失在眾多的無線通訊協定和各式感測器所組成的物聯網(IoT)架構中。物聯網的智慧型裝置普及程度就像滿天星斗,充滿各種讓人眼花撩亂的可能性,確實會讓組織的管理階層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他們就像古希臘的天文學家托勒密,在萬里無雲的冬日夜晚凝視著廣袤的滿天星斗,試圖解讀手中的大幅星象圖。 
然而,我們不會因為古時候的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認為所有星球都繞著地球轉而嘲笑他們,所以也不應該批評測試經理以待測物(DUT)為中心來理解物聯網。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對於所有測試機構來說,物聯網由500億個設備所構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如果我們運用現有的天文學知識,就可以把智慧型裝置所構成的宇宙,當成一個以某些核心元素為基礎的系統體系(System of Systems),而且這些核心元素全部環繞著一個核心架構運作。只要採用這種以架構為中心的觀點來研發測試策略,組織即可準備好迎接物聯網的挑戰與機會,還能夠運用相關優勢以掌握IoT帶來將近19兆美元的商機。 

建構物聯網智慧型測試系統 

一般來說,智慧型裝置的三個核心要素是電池電力、無線連線功能、感測器。無論是智慧恆溫器、運動追蹤器,還是智慧型手機,未來的「智慧型」裝置一定會透過感測器和週遭的世界互動,配備可充電電池長時間待命,並且提供各種無線連線模式,以便和網際網路或附近的裝置交換資訊。 

測試主管不應該針對每個待測裝置打造獨一無二的測試系統,反而必須設計出適用於所有智慧型裝置的智慧型測試系統。英特爾(Intel)製造、營運及品質副總裁Mino Taoyama和他的團隊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就穿戴式裝置而言,由於每個人的品味不同,所以務必提供豐富的款式選項」,Mino表示,但是在測試穿戴式裝置的時候,豐富的款式選項會造成複雜的產品組合。Intel的所有生產線每年可能都要針對某個當紅產品生產數千款不同的模型。面對如此複雜的組合,測試系統必須具備充分的彈性才能測試各種產品,並且快速在不同產品之間轉換,包含支援多種無線標準和混合訊號測試在內。 

測試感測器的時候,通常需要透過其他類型的感測器,藉此重現物理訊號源。測試電池的時候,需要功率的供應、接收、量測功能。測試無線通訊的時候,則需要RF訊號的產生與分析功能。如果把這些功能列成一張清單,不難想像這會是一個超級昂貴的堆疊式儀器系統。但是多虧了摩爾定律,讓市面上充斥著各式各樣智慧型裝置的嵌入式技術也可用於測試儀器了。 

軟體定義測試系統彈性高 

當然,加速度計測試和壓力感測器測試是兩碼子事,藍牙收發器測試和行動天線測試也是兩碼子事。又該怎麼辦才能讓測試系統用於不同的感測器?如果要知道答案,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智慧型裝置。平板電腦和運動追蹤器都配備加速度計,但就不同的設備而言,加速度計的作用也不一樣。平板電腦的加速度計用來感測使用者如何拿著該設備,然後提供對應的螢幕方向。另一方面,運動追蹤器的加速度計則是用來計算使用者一天行走的步數。那又為什麼加速度計可提供不同的功能?答案就是「軟體」。 

就像智慧型手機可以透過應用程式和韌體更新來擴充功能,軟體定義的智慧測試系統也可以透過軟體來擴充並調整功能,進一步滿足日新月異的設備功能。如果能夠預先投資可升級的硬體平台,以便測試最新協定,即可透過軟體更新來改良測試系統,這樣一來反而可以逐漸降低測試成本。 

托勒密仰望天際並提出地心說之後,天文學就此開始演進。接著尼古拉·哥白尼大膽提出日心說模型,地球和其他星球其實繞著另一個更大更亮的星球轉動,也就是太陽。一旦掌握了智慧型裝置的核心要素,即可透過更有效的方式完成系統開發與擴充,擺脫各式各樣的零散工具,改為可擴充策略,進一步掌握並整合測試產業。 

(本文作者為NI全球銷售暨市場行銷執行副總裁)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