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 機器學習 AI

業者倡組平台生態圈 工業物聯網引入AI解管理難題

2018-01-01
工業物聯網(IIoT)的議題在全球各地發酵,包含中國喊出的「中國製造2020」口號、德國「工業4.0」,以及印度「Made in India」等,無論何種稱呼,最終都是思考工業如何進步。隨著各國投注龐大的心力在IIoT的同時,也發現IIoT一些工程與作業上的智慧管理難題,像是遠端系統管理、軟體組態管理與資料管理。
NI全球技術和市場總監Rahman Jamal表示,機器學習是協助IIoT領域更上層樓的關鍵技術。
當未來世界萬物皆可互連,工廠、廠房的儀器設備和感測器價格越來越低,幾乎所有東西都可連上網路。此時應該如何管理所有設備呢?根據研究機構ABI Research預估,2020年,來自工業設備感測器與機器的資料量將超過78 EB(Exabyte)。這些資料將蘊含多種機器故障、生產瑕疵的蛛絲馬跡,或包含重大驗證測試資訊。 

NI全球技術和市場總監Rahman Jamal表示,IIoT聚焦於如何連結不同裝置,在這樣的情境下,會需要更好的系統服務設備予以協助,而機器學習則是將這些過程化為可能的一種做法。早期在還沒有機器學習技術時,在工業應用領域也會執行一些預測性維護的動作,主要透過因果關係觀察機台狀況,其預測的準確度較低;當人工智慧(AI)導入工業環境之後,透過機器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工業生產環境本身有更好的洞察力,實現更精準的預測維護。 

Jamal談到,目前該公司已經有一些AI導入工業應用的實際案例,舉例來說,該公司所接觸的合作廠商,已經有一些開始利用機器學習做影像偵測的應用。由於有些影像沒有清楚條件判斷因果關係,僅能利用一些簡單的亮度與顏色判別;若是要使用機器程式來辨別,第一關設定判斷條件就是一大挑戰,因為過去人們在做影像判斷過程中,往往是利用人的「感覺」判斷,而機器學習的功用,就是希望能取代感覺,做為視覺條件辨別的基礎。  

NI的布局工業物聯網的策略,是提供平台服務給不同廠商,並與各地的廠商攜手合作,打造完整的生態圈。基於此原則,NI台灣區總經理林沛彥認為,未來的競爭不會在產品等級,而是比較生態系統大小,因此合作夥伴與生態鏈是未來競爭的重點。以台灣市場而言,NI除了提供台灣廠商需要的解決方案之外,更協助台灣廠商走出台灣,跨足國際市場;舉例來說,德國是汽車業重要競爭市場,在開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技術上,占有先天環境優勢與夥伴;而近期NI也利用德國的Know How幫助台灣廠商發展相關技術。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