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攏USB Type-C Thunderbolt擴張消費市場版圖

2016-06-03
在各種連接PC周邊的介面技術中,Thunderbolt的頻寬自該技術問世以來,便一直維持在龍頭地位,但除了少數專業應用外,一般消費者鮮少有機會用到Thunderbolt。不過,自從宣布改用USB Type-C接頭後,Thunderbolt似乎有緩步向消費市場進軍的跡象。
自從Thunderbolt介面發表以來,該介面的頻寬一直傲視群倫。從第一版的10Gbit/s、第二版的20Gbit/s,到第三版已飆升到40Gbit/s。但也由於頻寬極高,一般消費者根本用不到如此高階的介面技術,限制了Thunderbolt的發展空間。

然而,自2015年以來,周邊硬體業者對Thunderbolt的興趣似乎轉趨濃厚,除了最早支援該介面的磁碟陣列業者持續相挺,推出支援Thunderbolt 3的最新產品外,近來火紅的電競PC與相關周邊設備也開始看到Thunderbolt 3的身影。如電競品牌雷蛇(Razer)便推出了支援Thunderbolt 3的電競NB與外接式顯卡設備,除了訴求有高度繪圖性能需求的專業工作者外,也向電玩狂熱玩家招手。

傳統客戶群持續力挺 專業設備市場穩固

在此之前,Thunderbolt介面的生態系中,磁碟陣列/NAS業者所佔的比重極高,如喬鼎、LaCie、QNAP等,其次則是在工作站產品線有一定布局深度的PC品牌業者,如惠普(HP)、戴爾(Dell)。華碩則是將主力放在主機板與擴充卡上,整機電腦的支援款式較少(圖1)。

資料來源:英特爾
圖1 Thunderbolt終端產品款式數量

這些面向專業使用者的設備供應商,對於Thunderbolt的支援向來不遺餘力。如喬鼎、LaCie、惠普與戴爾,均已推出支援Thunderbolt 3的磁碟陣列系統或工作站、高階NB,QNAP則暫時還停留在Thunderbolt 2。

事實上,在許多廣電專業設備展上,支援Thunderbolt的設備在近年來都是業者主打的焦點。畢竟,在光纖介面之前,看似高貴的Thunderbolt已經是性價比不俗的選擇。

英特爾態度轉趨積極

主導Thunderbolt規格發展的英特爾(Intel),自2015年下半以來,對Thunderbolt的推廣活動也漸趨積極。除了已發表高達30款各式Thunderbolt 3控制器之外,更宣布授權技流科技(Granite River Labs, GRL)針對Thunderbolt進行認證授權。

這是英特爾首次開放第三方實驗室針對Thunderbolt Host進行認證授權,在此之前,硬體業者如果要開發支援Thunderbolt的產品,都必須將產品送往英特爾位在以色列的實驗室進行認證,成本高又耗費時間。這也是Thunderbolt不易進一步普及的原因。

英特爾Thunderbolt營銷企劃總監Jason Ziller指出,此一認證程序會是影響Thunderbolt 3 Host產品成功開展的關鍵之一,並保證顧客的產品能符合Thunderbolt產品規格及相容性要求。GRL已投入大量資源在支援Thunderbolt 3 Host產品的測試認證程序。

靠攏USB Type-C 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除了英特爾首度開放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授權認證外,Thunderbolt 3捨棄Mini DisplayPort,改用USB Type-C接頭,對於Thunderbolt生態系統的開展也會有明顯的幫助。

Mini DisplayPort原為蘋果(Apple)自行研發的介面規格,雖然蘋果已將其免費公開授權,但其他PC品牌業者對該介面依然抱持保守態度。這使得Thunderbolt過去的市場推廣面臨一定程度的困難,畢竟能使用該介面的主機端產品相對有限。相較之下,USB Type-C則是開放標準,每家PC業者都已宣示力挺,這對Thunderbolt的推廣,將有一定的助益。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改用Type-C接頭後,Thunderbolt的行銷宣傳訴求有了明顯轉變。在此之前,Thunderbolt最主要的價值主張在於極高的頻寬,可以迅速完成檔案資料傳輸,但在Thunderbolt 3問世之後,該介面主打的應用有了明顯的不同。

舉例來說,Thunderbolt 3除了繼續強打高頻寬之外,也開始主打視訊介面功能,例如可同時支援2台4K顯示器或1台5K顯示器、可以對周邊裝置提供100W電力等,很明顯是要藉Type-C海納百川的規格特性來拓展自身的應用版圖,強化自身的價值(圖2)。

資料來源:英特爾
圖2 Thunderbolt改採USB Type-C接頭後,行銷訴求多了幾分消費味。

Thunderbolt走向消費市場仍待觀察

雖然Thunderbolt介面在Type-C的幫助之下,開拓出許多新的應用情境,且其中有許多情境都比過去更貼近消費者,但整體來說,由於晶片組開出的PCIe通道數量有限,資源排擠的情況必然出現。主機板業者是否願意將資源投注在Thunderbolt上,是個仍待觀察的問題。

另一方面,目前英特爾的晶片組產品線中,僅高階晶片組具備支援Thunderbolt的能力,換言之,即便Thunderbolt已經開始進軍消費性PC,就現階段來看,主要的終端產品也會集中在高價電競系列產品,而不是主流產品。Thunderbolt或許已經跨出邁向大眾市場的步伐,但距離真正普及,還有一段路要走。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