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IoT/AI搶盡鋒頭 MWC勾勒2017通訊產業大勢

2017-04-17
2017年MWC為了迎接5G與物聯網(IoT)時代,以The Next Element為主軸,展示並提出許多重要的觀點與趨勢。本文將整理MWC專題演說內容、重量級廠商的產品與技術發表、最具潛力的創新應用等,希望能藉此勾勒2017年通訊產業的趨勢與樣貌。
每年初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MWC)是一年一度通訊產業的盛事,不僅通訊大廠齊聚,各廠商藉此場合發表最新技術、產品;另外,通訊產業的領袖們,亦於多場論壇中發表產業見解,可謂每年通訊界的重要風向。2017年MWC為了迎接接下來的5G與物聯網(IoT)時代,以The Next Element為主軸,展示並提出許多重要的觀點與趨勢。 

MWC的重要產品與產業發言,通常會影響業界一整年,也因此展覽發表的訊息都獲得產業人士高度關注,包括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最新行動終端、新興應用載具與行動通訊/物聯網創新動向等,都值得關注與了解,本文將整理MWC的專題演說內容、重量級廠商的產品與技術發表、最具潛力的創新應用等,希望能藉此勾勒2017年通訊產業的趨勢與樣貌。 

2017通訊產業趨勢 

5G標準制定已正式啟動,未來幾年相關的話題將不斷圍繞在所有跟5G有關的發展上,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陳梅鈴說,預計從2020∼2025年,全球5G網路的人口覆蓋率將從8%成長到34%,用戶數也將一路成長到11億(圖1)。除了5G之外,會場內多場演說的主題聚焦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如日本軟體銀行認為,30年後IoT連接數將達1兆,同時機器人數量會超過全球人口數,半導體技術將促成比人類大腦還聰明的超級智慧晶片問世。 

圖1 2020∼2525年全球5G網路覆蓋率、用戶數
特別的是,推動無人賽車的Roborace發表了全球第一台無人賽車Robocar,實車長4.5m、寬2m,位於車身中央的540kW電池可驅動四具300kW的馬達,據稱極速可高達320公里。為了導引車輛在賽道上競速,車身搭載了許多感測器,包括兩個雷達、五個光達(Lidar)、十八個超音波感測器、兩個光學測速計與六個AI攝影機與衛星定位系統。另外搭載Nvidia Drive PX2 AI平台,號稱每秒可以完成24兆AI運算,此活動如果吸引更多廠商投入,將有助於自駕車的發展。 

5G聚焦垂直產業應用服務 

許多廠商看好5G時代的商機,除了技術的進展之外,如何滿足垂直產業需求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服務模式將是布局重點。因應網路架構彈性化、高頻段使用率增加,看好車聯網與遠端操控服務所帶來的即時應用服務與體驗,電信、設備、晶片的大廠也相繼展出5G解決方案。 

行動終端微創新 

行動終端硬體不再有大幅創新,陳梅鈴表示,以手機與穿戴式設備為例,大多只是基於原有技術做漸進變化,如雙鏡頭、生物辨識、USB Type-C、4K Display、高螢幕占比、智慧語音助理等。惟應用服務隨AI、VR內容或嘗試性商業模式興起,不再執著於單純硬體銷售的營收模式。 

行動AI進階到深度學習的行為分析 

手機上搭載語音助理不是新鮮事,具備深度學習技術的自然語言處理功能,可以更稱職扮演助理角色,LINE就發表了一個可以進行線上語音交流的雲端AI平台Clova,就是Cloud Vertial Assistant的縮寫,包含有語音助理與能和在地訊息結合的NAVER搜尋技術。 

毫米波、軟體/虛擬網路創新 

在技術發展部分,免執照LTE(LTE in Unlicensed band, LTE-U)、授權輔助接取(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LAA),能有效提升行動智慧終端從應用中發掘商機通訊傳輸頻寬,2017年中將進入正式商業化。高頻毫米波(mmWave)的部分,陳梅鈴說明,除了行動通訊之外,消費商用、軍用/航太、車用、醫療照護等皆是其應用領域,而5G在這部分的規劃雖需到2019年的WRC-19會議時才會明朗,現階段尚未大規模商用,但已有許多產品、服務案例在測試。 

另外,由於5G擔負的任務太過龐大,所以軟體、虛擬技術將在網路架構裡扮演要角,包括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 Define Network, SDN)、網路功能虛擬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圖2)、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等,並透過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使網路服務部署、交付、營運更為靈活。根據市調機構Ovum的預測,2021智慧終端從應用中發掘商機年全球將有五十個營運商推出5G網路,以日韓美等國的營運商較為積極。 

圖2 NFV網路架構
智慧終端從應用中發掘商機 

MWC另一個重點就是各手機品牌大廠年度旗艦產品的展示舞台,2016年全球十大手機品牌除了第一的Samsung、第二的Apple與第九的LG之外,其餘七個都來自中國大陸。另外,Nokia品牌重回市場,以經典的3310型號為復出帶來不少話題;LG的G6不僅有極高的屏占比,還首次導入熱導管技術;Samsung 3月底將發表S8,預告將跳脫現有手機的框架(unbox your phone);Sony的Xperia XZ Premium獲評選為2017最佳新智慧手機。 

由於智慧型手機的硬體技術創新已逐漸趨緩,未來螢幕的開發將成為主要的創新手段,包括移除實體Home鍵、採用曲面螢幕、摺疊式(Foldable)螢幕,將成為手機使用型態革新的主流。而新興的應用中,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產業分析師呂珮如解釋,虛擬實境(VR)硬體於2017年將強化周邊配件,並發展更完善的商業模式;無人機(Drone)不斷擴展應用領域,市場還有成長機會;人工智慧在個人語音助理的應用較為明確,未來將持續滲透至智慧家電、車載系統與物聯網的應用。 

新創為產業發展添柴火 

除了通訊各領域的大廠之外,MWC其實也不忘發掘最新的產業動能,所以主辦單位有提供一個區域給新創廠商進駐與展示,工研院資通所技術經理黃建智說明,在數百個新創團隊的展示中,不乏充滿創意與潛力的技術與產品,在應用程式(Apps)、設備(Devices)、技術(Technologies)、平台(Platforms)等方向都有值得關注的產業新星。以下節錄幾個有特色的團隊: 

Mymanu Clik 

是一款結合即時翻譯的無線耳機,透過藍牙與手機連結之後,就可以一對一、對談式的進行語音即時翻譯,共支援37種語言,使用者可透過耳機的觸控板下指令(Touch、Press、Swipe)。 

Glyph by Avegant 

為頭戴式個人劇院裝置,主要做為PC、NB、手機/平板等螢幕的延伸,並不是AR/VR頭盔,其獨特的地方在於成像/顯示技術並不是採用螢幕,而是一種不需螢幕的顯示技術(Screenless Display),透過低功耗LED,將畫面的數位訊號照射到微鏡陣列(Micromirror Array),然後再透過陣列的反射控制將影像投射到人眼的視網膜成像。 

Elliptic Lab 

是一種超音波手勢控制技術,可以創新人機互動介面,利用手機的喇叭發出超音波,打到手部或物體時產生回波,以此來辨識手勢的變化,進行人機互動操控,可以取代目前手機上普遍需要的近端感測器,實現無邊框設計;也可以實現懸浮手勢控制,並偵測裝置附近人員或物體的移動情形。 

Reply.ai 

為企業用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解決方案,支援多種訊息軟體,如Facebook Messenger、Kik、Telegram、LINE、SMS或企業自己的聊天程式,整合對話機器人與真人兩種模式且可隨時切換,具自然語言處理能力,支援多種語言,並提供分析工具,透過視覺化方式自行建立對話機器人,可與企業內部系統整合。 

黃建智表示,這些新創技術與團隊,其議題多集中在資料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慧、企業解決方案、新興市場、感測技術、自駕技術等。MWC是大廠軍力展示的舞台,新創團隊必須從邊邊角角的創新去突圍,而創新也不再是以破壞式的創新為主要手段,而是希望與產業共生,進入產業鏈成為一份子。另外,不只矽谷,瑞典、以色列、韓國、加拿大,也有許多深具潛力的創意團隊,非常值得台灣關注與思考。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