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網路傳輸量/覆蓋率 行動WiMAX發射功率扮要角

2009-10-19
隨著製造商對第一代行動全球微波存取互通介面(WiMAX)設備的設計展開測試和部署,在這種網路中的功率管理迅速成為了關鍵問題。行動WiMAX設計的挑戰之一是其覆蓋距離很長,WiMAX網路的覆蓋距離一般是每蜂巢(Cell)1公里左右。為此,WiMAX必須具有最佳的功率分布:從基地台以至行動設備中的各個元件。在這種情況下,高發射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WiMAX特性與眾不同 放大器設計如履薄冰  

WiMAX是一種帶有一組獨特約束條件的存取技術。對設計人員而言,適用於蜂巢或無線區域網路(WiFi)應用的功率放大器電路不能直接套用在WiMAX設計上,也不是經過簡單的修改就可以利用的。  

雖然WiMAX具備了蜂巢式和WiFi網路的不少特性,例如使用獲許可的頻帶,也像分碼多重存取(CDMA)蜂巢技術一樣採用發射功率控制技術,但它與蜂巢技術的不同之處是其工作資料率高得多,並且必須同時處理網際網路語音通訊協定(VoIP)、資料和視訊的傳輸。頻寬和各類服務傳輸優先處理的管理工作需要一個服務品質(QoS)元件,但單獨的行動語音是不需要QoS的。  

同時,WiMAX又與WiFi很類似。例如,它的資料傳輸率很高,採用正交分頻多工(OFDM)技術,調變方式從BPSK到64-QAM,並且是全IP網路。但另一方面,WiMAX使用的是一種預先安排的服務,而WiFi卻採用建立於衝突的載波檢測多路存取(CSMA)技術。在CSMA網路中,隨著使用者數目的增加,由於每一個衝突都需要後續重發,故整體資料率會顯著下降。但利用事先安排的服務,基地台可以有效地管理每個使用者對網路的存取,網路總輸送量不會因使用者數目的增加而受到影響。  

覆蓋範圍廣 功率分配至關重要  

每個WiMAX網路基地台可覆蓋的範圍大約為1公里。要達到這個範圍,行動WiMAX網路採用了包括大發射功率、子通道化和自我調整調變等多項技術,以實現更長的覆蓋距離。  

簡單來說,射頻(RF)功率就是覆蓋範圍,較大的功率就等於較大的覆蓋範圍。為了獲得較長的覆蓋距離,WiMAX基地台的發射功率級大約在+43dBm(20W)左右,與WiFi無線基地台的典型發射功率相差達三百三十多倍。另外,WiMAX行動台(MS)的發射功率一般為+23dBm(200mW),而WiFi僅+18dBm(60mW)。雖然CDMA與WiMAX之基地台和行動台的發射功率接近,但為了獲得更高的輸送量,WiMAX採用的調變要高得多,故需要比蜂巢網路較佳的訊噪比(SNR)。

對於行動發射器,高調變要求大幅度提高功率放大器(PA)的線性度,使PA設計比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或CDMA要複雜得多。  

由於下行功率(從基地台到行動台)與上行功率(從行動台到基地台)之間的差距很大,所以行動WiMAX網路的上行鏈路被嚴格限制(蜂巢網路也存在這種情況)。也就是說,行動台很容易接收到基地台的發射訊號,但行動台自身的發射功率卻因為較低而難以被基地台偵測到。  

要解決這種失真情況,可以利用子通道化(Sub Channelization)技術,即把所有可用的子通道分為若干子集,分別分配給各個特定使用者。實際上,每一個行動台的能量都集中在一個較小的頻率範圍內,淨訊號增益變為10×log(Ntotal/Nused),Nused代表分配給使用者的子載波數目;而Ntotal則代表可用的子載波總數。舉例來說,一個使用者獲分配的子通道包含二十四個子載波,它與基地台(在所有八百四十一個分配的子載波上發射)相關的淨增益就是10×log(841/24)=15.4dB。其餘的子載波可由其它使用者同時分享。  

另外,也可以採用自我調整調變技術,使得行動台以較基地台更低的調變發射。例如,行動台可能發射QPSK或16QAM訊號;而基地台則採用64QAM技術發射。由於接收QPSK或16QAM所需的SNR比64QAM的為低,所以採用較低的調變,以較低的發射功率就可以讓行動台與基地台進行通訊。此時,由於較低的調變級使得每子載波發射的位元率(Bit Rate)較低,故上行鏈路的輸送量便會下降。例如,QPSK-1/2所需的SNR為5dB,16QAM-1/2為10.5dB,64QAM-3/4為20dB。如果行動台採用QPSK調變進行發射,基地台能夠容許的鏈路損耗要比採用16QAM時多5.5dB。  

網路營運商如果整合了子通道化和自我調整調變技術,就能夠有效地平衡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的預算,而且網路也可以雙向工作。但這種綜合方案也有缺點:如上行鏈路的輸送量將低於下行鏈路,子通道化限制了行動發射可用的子載波數目,以及較低的調變使每個可用子載波上發射的位元率較低。  

距離遠近大不同 彈性調整功率/調變  

多數人誤以為行動台只在社區邊緣才以最大的功率發射,而接近基地台時的功率便較低。但事實上,行動台在整個覆蓋範圍內的發射功率都很高。試想像這樣的一個情景:一具行動設備從蜂巢邊緣朝著基地台慢慢移動。在社區盡頭時,它的路徑損耗非常大,這時行動設備將採用最穩健的調變方式,以最大的功率進行發射,故上行資料率相當低。但由於行動台發射功率很高,而且調變穩健,所以基地台能夠接收到行動台的發射訊號,而鏈路工作良好。  

隨著行動設備越來越接近基地台,路徑損耗減少。由於接收到的訊號現在遠大於雜訊,基地台的訊號級別增高,SNR變大。相對地,基地台可能會指示行動設備開始降低功率,以盡量減小不同行動台之間的干擾。不過,一旦訊號級支援更高的調變,基地台就會指示行動設備切換調變方式,以提高網路的整體容量。  

以前文的QPSK/16QAM為例,假設一個發射器在+23dBm下工作,並剛到達了位於蜂巢邊緣範圍時,QPSK的SNR為5dB,當它向基地台靠近時,路徑損耗下降,基地台可能通知行動台減小發射功率。然而,當路徑損耗減小5.5dB,由於這時行動台能夠獲得10.5dB的SNR,故基地台會指示行動台切換到16QAM-1/2調變方式,發射功率重新回復到+23dBm。所以,行動設備一般都以較高的功率進行發射,除非它靠向基地台,近到可以轉用16QAM的方式工作--許多情況下甚至可以採用64QAM,這時功率便會下降(圖1)。  

圖1是根據WiMAX論壇白皮書上的參數所繪製。圖中顯示之可到達調變是到基地台距離的函數。若採用白皮書上的參數,假設工作頻率為2.5GHz、通道頻寬10MHz、三個子通道、穿透損耗10dB,再以此計算最大的可能路徑損耗。在這個計算中,尚採用2.5GHz的COST231郊區模型,基地台高度32公尺,行動台高度1.2公尺。這個分析假設了存在有緩慢的(對數常態)衰減,但作出一些簡化,設定5.5dB固定衰減餘裕。當然,在現實中衰減是一個即時過程,而且可利用閉環功率控制來減低其影響。不過,為了分析,這些結論是有意義的,因為衰減將完全模糊掉不同調變之間的界線。

圖1 +23dBm發射功率下,可達到的調變與距離的關係。

須要注意的是,從核心往外的第二環QPSK-1/8,表示反覆運算四次的QPSK-1/2調變。這是最穩健的調變方案之一,而且在最大距離處的確是必要的。根據計算可得出,在發射功率為+23dBm時,對於距離基地台0.9~1.35公里的行動設備,行動台必須採用QPSK-1/8調變。在較近的距離處,行動台可採用較高的調變,網路容量也因此增大。舉例來說,在距離基地台0.45~0.6公里的地方,行動台可採用16QAM-1/2調變。而由於16QAM-1/2調變是每一符號發射二個位元率,而QPSK-1/8每一符號只發射0.5個位元率,故第三環中的輸送量比第二環多四倍。  

此外,若估算所需的發射功率作為距離的函數。在圖1每個區域的邊緣處,行動台均以最大的功率發射。但隨著行動台向基地台行動,其發射功率不斷下降至能夠實現下一個調變的足夠功率。這時,基地台的發射功率又開始重新增加,從而盡量提高容量。圖2為發射功率是距離的函數,顯示出自我調整調變的影響。可以看出,只有實現最高調變如64QAM-3/4,發射功率才會大幅度下降。如果最大調變改為16QAM-3/4,當實現了這個調變級時,發射功率就會單調性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衰減的存在將導致這一曲線顯著變化。在真實的衰減環境中,需要更多的餘裕來抵銷衰減效應,而且出現最大功率發射的情況要少得多。不過,圖2所示的整體趨勢是正確的,從中可以看出,僅在蜂巢邊緣,即使在距離基地台較近的地方,行動台都被要求大功率發射,以實現較高的調變。

圖2 發射功率與到基地台距離的關係。

優勢顯而易見 WiMAX走向大功率  

行動WiMAX終端具有較大的發射功率有兩大優勢。首先,以較大的輸出功率發射可以提高最大覆蓋距離。根據WiMAX論壇一份白皮書提供的參數顯示,當輸出功率從23dBm提高到24.5dBm時,行動設備與基地台的最大距離從1.35公里增加到1.5公里。如此一來,整體覆蓋面積將擴大23.5%。而網路營運商也就得以減少23%的基地台部署,並達到節省成本的目標。  

至於第二個優勢,如果行動台能以較高的功率來發射,當它遠離基地台時,就可以獲得更高調變所需的SNR。這將增加網路總容量,最終提高整體頻譜效率。  

圖3顯示,在+24.5dBm的發射功率下,調變可作為到基地台距離的函數。此時再一次把可達到的調變作為到基地台距離的函數來繪製(虛線表示圖1+23dBm發射功率下的距離),而最大距離也從1.35公里提高到1.5公里。但更須注意的是,用戶可以在更長的距離上採用16QAM-1/2調變,如此時最大距離為0.7公里,而+23dBm時為0.6公里。由於發射功率更高,用戶能夠更早地實現更高調變,因此每一個用戶都可以在更長的距離上獲得更高的輸送量,而網路的總容量也相應增加。每多添一個用戶以更高的功率發射,網路的總容量便會有所增加。須關注的重點是,只有在全部使用者都能以較高的功率進行發射,才可擴大社區的覆蓋面積。網路中每增加一個發射功率較高的使用者,網路總容量就會變大一些。

圖3 +24.5dBm發射功率下,可達到的調變與距離的關係。

最後,因為既然已知每一種調變方案的發射位元率;也知道在兩個功率等級下,每一種調變方案覆蓋的相對面積是多少,因此計算發射功率從+23dBm提高到+24.5dBm所增加的容量就相對簡單。在採用這些資訊計算相對容量時,可以發現,當發射功率從+23dBm提高到+24.5dBm時,容量增加了24%。即使最大社區範圍仍為固定的1.35公里,但當發射功率提高到+24.5dBm時(假設網路最初針對+23dBm的設備),若設備能夠以較高的功率發射,容量仍可增加18%。  

提升功率有極限 效率/電壓/法規限制仍存  

從前文的分析與計算中,已經可以了解為何在WiMAX網路中,較高的發射功率極為重要--因為它可以提高整個網路的輸送量,而且在「新建」的部署中可以獲得更大的社區覆蓋面積,從而降低部署成本。但為何不以更高功率發射呢?這是因為有三個因素限制了更高功率下的發射能力:功率放大器效率、可用供電電壓及法規要求。  

功率放大器效率決勝負  

在功率放大器中,效率定義為射頻功率輸出與直流功率輸入之比。如果一個功率放大器的效率為10%,它在+25.5dBm(355mW)時的發射功率為3.55W。若PA效率能夠增加達到20%,則峰值功耗降至1.7W。目前最先進的WiMAX功率放大器,其工作效率超過20%。  

功率放大器效率對行動裝置的電池壽命有直接的影響。當然,功率放大器並非一直處於工作狀態,因此平均功耗比上述的峰值功耗要低得多。例如,當行動台發射資料時,WiMAX設備的發射工作週期(Duty Cycle)一般在40%左右。故對於效率為20%的功率放大器,若以最大功率發射,平均峰值功耗在680mW左右。此外,由於常常無資料待發,這時,設備將基本處於閒置狀態,基本上,它只發射測距消息,以讓基地台知道它仍在社區範圍內。不過,由於功率放大器功耗對電池壽命的影響很大,盡量提高其效率極為重要。  

可用供電電壓難實現  

行動WiMAX設備直接由行動台的電池供電,而電池的供電電壓在使用期間變化很大。在剛充滿電時,電池的工作電壓在4.8V左右。隨著電池的放電,供電電壓逐漸下降,設備斷電之前的最小實際供電電壓一般為2.7V。大多數製造商都希望這個使用範圍盡量大,故規定功率放大器必須在3.3V時真正地提供全額定功率(有時為3.0V)。要在這些條件下提供大功率存在一些重大挑戰。正如大多數電路設計人員所知,低供電電壓需要大電流,這就意味著超低的輸出阻抗。因此,很難讓低阻抗功率放大器輸出匹配50歐姆天線。如果需要更高的輸出功率,阻抗就變得更低,要在功率放大器與天線間獲得良好的寬頻匹配就愈發困難。  

法規要求限制功率上限  

法規監管要求也對功率放大器能夠提供的功率制定了嚴格的限制。一個好的線性功率放大器應該只利用輸入訊號產生原始頻率。但在現實中,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度會借助互調失真(IIMD)而引入新的頻率,這些頻寬外的訊號可能干擾相鄰通道的使用者,又被稱為頻譜增生或頻譜洩漏。  

監管機構對頻帶外發射的功率制定有嚴格的規範。例如,對於2.5GHz頻寬的行動設備,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規定,在設備指定頻寬之外5.5MHz處測得的發射功率必須小於-25dBm/ MHz。由於這一限值是絕對功率測量值,隨著輸出功率增加,需要越來越大的頻寬外發射抑制,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必須越來越高。例如通道頻寬為10MHz,發射功率+23dBm時,要獲得-25dBm/ MHz就需要23-10log(10)+25=38dB的淨抑制。24.5dBm的發射功率需要39.5dB的抑制。

因此,隨著輸出功率的增加,滿足監管要求也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減小IMD失真,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必須提高,結果是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隨輸出功率目標的提高而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常會質疑,為何WiMAX的功率放大器效率極低?尤其GSM之功率放大器很容易就可以獲得超過50%的效率,但WiMAX功率放大器效率卻不盡如人意。原因在於與WiMAX相比,GSM的線性度要求寬鬆得多,所以推動GSM功率放大器效率的力度就可以大很多。再者,WiMAX中所採用的OFDM調變產生峰均值功率比(PAPR)為6~7dB,而GSM的PAPR則為0dB。

當然,OFDM也有大量優勢,包括高頻譜效率和出色的抗衰減性,這些特性對行動WiMAX這樣的大頻寬行動應用是非常重要的。  

毋庸置疑地,對行動WiMAX網路而言,較高的發射功率十分重要。目前部署中的網路規定最小發射功率為+23dBm。每一個發射功率大於+23dBm的使用者入網都會提高整體網路效率。不過,發射功率越高,功耗也相應增加。因此,在採用更高的輸出功率時,功率放大器的效率變得更加重要。  

(本文作者任職於SiGe)

參考文獻
‧ IEEEStd802.16e-2005第8.4.13節
‧ MobileWiMAX第一章:OverviewandPerformance表11
‧ MobileWiMAX第一章:ATechnicalOverviewandPerformanceEvaluation 5.2節
‧ FCC47/CFR27.53(I.)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