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 平板電腦 中功率 WPC

晶片方案競出籠 中功率無線充電時代來臨

2015-01-12
近期許多晶片商紛紛推出中功率的無線充電晶片,揭開無線充電朝向更高功率發展序幕。中功率方案不僅能加快行動裝置的充電速度,同時也可望將無線充電應用觸角延伸至需要更高輸出功率的智慧型產品。
無線充電邁入中功率時代。晶片商近期相繼推出中功率無線方案,目前最大進展為IDT的15瓦(W),相較過去5瓦的無線充電晶片,無論在充電效率或應用範圍都是一項嶄新的突破。同時也看出晶片商極欲推無線充電上戰場的決心,此次在新產品上一口氣解決過去低功率解決方案面臨的散熱、充電效率等挑戰。

德州儀器(TI)半導體市場行銷業務經理吳易達表示,無線充電是近來行動裝置市場最為看好的充電解決方案,因為目前的行動裝置電池容量多達3,000mAh,使得充電時間也隨之增長,須進一步提高無線充電功率,方能加快電力回補速度。

擴張無線充電應用範圍三大廠推出中功率方案

看好中功率無線充電市場前景,2014年11月IDT首先推出一系列以磁感應技術為基礎的無線充電發送器--P9235/P9236;此系列號稱高整合、精巧型的發送器以低電磁干擾(EMI)和高效能為主要特色,為穿戴式裝置、智慧型手機和廣大應用裝置提供理想選擇。

IDT此次推出的產品有多個型號,其中P9235及P9236都符合無線充電聯盟(WPC)的Qi標準,而P9234則是遵循電力事業聯盟(PMA)標準。另外,IDT也發表了一款採用專有模式運作的發射器P9231,其可操作在最高1MHz共振頻率且可使用更小的線圈。至於P9230則是此次發表的多項產品中,唯一支援雙重發射作業且均符合WPC及PMA等標準的發射器。

據了解,該系列發送器內建ARM 32位元Cortex-M0處理器,可提供高階的編程能力,且僅消耗極低電力,能符合能源之星(Energy Star)的要求;其輸入電壓範圍為4∼21伏特(V),能滿足0.5∼10瓦(W)功率需求的應用;此外,這些元件還整合了數位和類比功能,大幅精簡外部元件、降低整體系統成本。

IDT副總裁暨類比和能源部門總經理Arman Naghavi表示,IDT的客戶正利用無線充電發送器開發手機充電板和穿戴式應用,而新發布的發送器系列產品能提供更強大的可編程能力且易於使用,將有助客戶快速產品上市,並減少開發成本。

緊接著,德州儀器和飛思卡爾(Freescale)也在12月相繼推出10瓦和15瓦的無線充電產品,讓中功率無線充電發展趨勢更加明朗。

德州儀器所推出的整合型10瓦無線充電接收器(Rx)bq51025及相應發送器(Tx)bq500215,突破現今無線充電5瓦的功率限制,可支援最大10瓦的功率輸出,實現高達84%的充電效率,並解決散熱問題,可較過去5瓦的解決方案大幅縮減近25%的充電時間,主要適用於掌上型醫療診斷設備及平板電腦等可攜式工業設計方案。

bq51025產品最大特色除達到10瓦的輸出功率外,還有因為高度的電能轉換效率而達到的散熱效益,以及快速充電,這些特點都提供無線充電和有線充電較量的強大後援,奠定無線充電的市場地位。

德州儀器電池管理解決方案中國業務經理Simon Wen解釋,要提高充電效率,接收端的效能是一大重點,因此bq51025利用4.5∼10伏特可編程輸出電壓特性來提高輸出電壓,以降低工作電流,進而提升積體電路效能。

另一方面,飛思卡爾則是發布15瓦的無線充電接收晶片--WPR1516和發射晶片--MWCT1012,該方案還具備先進的應用程式介面,設計人員可藉此修改或調整程式庫功能,進而增添自訂應用程式碼,實現客製化的終端產品。

飛思卡爾微控制器(MCU)事業群全球行銷暨業務開發主管Denis Cabrol指出,如今的行動產品都較以往具備更多樣化的功能和尺寸,因而迫使無線充電系統的研發人員必須面對更大的電池,而且必須設法加快充電速度。15瓦的無線充電產品就是用來因應上述成長中的市場需求,同時讓產品研發更為順暢,並發揮設計的獨創性。

除了突破目前無線充電的功率限制外,三家廠商亦希望能藉此擴大無線充電的應用範圍,讓此技術從智慧型手機走向平板裝置,甚至是工業、醫療級應用,並漸漸取代有線充電的解決方案。特別是,中功率解決方案可望達到更高的充電效率,將有助提高消費者對無線充電的接受度。舉例來說,要為一台配備4,000mAh電池的平板電腦充電,飛思卡爾提出解決方案就比現有的USB纜線充電方式省下不少時間。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