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dragon Medifield Tri-gate Qualcomm NVIDIA FinFET Intel 應用處理器

先進製程為後盾 SoC整合度持續攀升

2011-10-07
為了讓消費者在行動運算裝置上,也能享受如個人電腦與電視般的使用和觀賞經驗,處理器業者無不卯足全力,朝向更先進製程邁進,期在不增加晶片尺寸與功耗的前提下,持續提升處理器整合度與效能,並藉由創新的設計,達到更低的功率消耗,從而增加行動裝置電池續航力。以處理器業者的研發狀況來看,今明兩年,40奈米製程仍是市場主流,而28奈米產品將於2012年開始大量生產,至於22奈米方面,目前除英特爾率先宣布量產藍圖外,其餘半導體業者也已如火如荼展開布局。
行動運算(Mobile Computing)裝置對功耗、效能與成本的要求不斷增加,促使系統單晶片(SoC)業者,尤其是處理器廠商積極提高晶片整合度。其中雄霸個人電腦(PC)領域的英特爾(Intel)已率先發表三維(3D)電晶體架構的三閘極(Tri-gate)技術,並用於22奈米(nm)製程中,更計畫以此技術架構進一步研發市場等待已久的手機晶片。

而在行動裝置處理器市場獨占鰲頭的高通(Qualcomm)則持續透過更先進的28奈米製程,整合處理器、繪圖處理器(GPU)、數據機(Modem)與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多閘極電晶體架構加速實現先進製程

為提高處理器整合度與降低功耗,多閘極電晶體技術成為業者關注的焦點。其中英特爾已推出三閘極3D電晶體所設計的22奈米製程。事實上,三閘極電晶體首次披露在2002年,現今,該技術將成為英特爾22奈米與更先進製程節點的基礎。英特爾2011年底即將量產的微處理器Ivy Bridge,亦為全球首款利用22奈米製程的處理器。

另一方面,根據今年英特爾於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中的發布,該公司22奈米製程也將基於第三代高介電質金屬閘(HKMG)方法,也將使用銅互連、應變矽和其他技術。同時,如同32奈米製程的處理器產品,英特爾也將採用193奈米浸入式微影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為降低處理器總成本,英特爾並未使用絕緣層覆矽(SOI)技術,原因在於,SOI晶圓將增加約10%的總製程成本。

三閘極電晶體象徵著IC產業的一次重大轉變。英特爾指出,數10年來,半導體產業一直使用傳統平坦的二維(2D)平面閘極,而英特爾尋求以更薄而且能在矽基板上垂直升起的3D矽鰭薄片取代平面閘極。

據了解,除了英特爾的三閘極架構外,其他晶片製造商也都在尋找在多閘極電晶體架構,包括IBM的Fab Club和台積電等。其中,台積電計畫在14奈米節點推出鰭式電晶體(FinFET)架構。

英特爾資深院士暨處理器架構及整合製程總監Mark Bohr表示,至少未來3年,英特爾將在多閘極電晶體競賽中領先,且三閘極技術可以擴展到14奈米節點,電流的控制透過在矽鰭的三個面上各自建置一個閘極完成,其中兩個閘極各自放在一個面上,另一個則穿越頂端,並非如2D平面電晶體僅放置一個閘極在頂端。Bohr並指出,更多的控制能讓電晶體在切換至開啟狀態時能流入更多的電流,藉以提高效能,而在關閉狀態時讓電流盡可能接近於零,以達到最低的耗電,並且讓電晶體能快速在兩種狀態之間切換。

與英特爾的32奈米平面電晶體相較,22奈米三閘極電晶體在低電壓下提供37%性能強化,意味著該技術更適合必須降低開關功耗的小型手持裝置。此外,新技術也能以不到一半的功耗,達到與採用2D平面電晶體之32奈米製程相同的效能。

英特爾表示,整體而言,該公司將在22奈米技術中使用標準晶圓廠工具,而製程成本將僅增加2~3%。22奈米製程又稱1270,首先會在奧勒岡州的D10晶圓廠生產,而後亞利桑那州的F32廠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

三閘極技術撐腰 Intel手機晶片有備而來

為搶攻行動裝置商機,英特爾已計畫於2011年底,正式量產首款32奈米手機專用處理器Medfield。市場分析師認為,該款晶片的功耗與運算效能,尚難與既有手機晶片匹敵,但2013年英特爾於22奈米導入創新的三閘極電晶體架構後,該公司手機晶片的競爭力將不容小覷。

英特爾資深副總裁Thomas M. Kilroy表示,由於手機晶片涉及複雜的設計流程,在微處理器上的應用軟體、溝通組件與軟體堆疊都與個人電腦中央處理器(CPU)大不相同,因此英特爾花了一些時間研發,預計2011年底英特爾將量產第一顆行動裝置晶片。

圖1 Gartner研究部門研究總監洪岑維認為,未來2~3年,英特爾22奈米手機處理器問世後,才能真正與其他手機處理器大廠平起平坐。
針對英特爾手機晶片產品即將問世,Gartner研究部門研究總監洪岑維(圖1)表示,2011年底英特爾即將量產,並於2012年正式銷售的手機晶片Medfield,是以凌動(Atom)為基礎所延伸的處理器晶片,該晶片為32奈米、單核心的處理器,而該公司2012年下半年也將推出32奈米雙核心的行動裝置處理器。不過,相較於其他手機處理器大廠的動作,如高通2012年將主打28奈米、四核心的Snapdragon;輝達(NVIDIA)也預計會推出28奈米的產品,英特爾32奈米單核與雙核心產品仍難項背,開拓手機市場的力道也將有限。

不過,洪岑維強調,儘管明年英特爾於手機處理器市場仍處於落後態勢,但待2013年,英特爾將最新三閘極電晶體架構的22奈米晶圓技術,用於行動裝置處理器晶片的開發後,行動裝置處理器市場勢必將有一番新的格局。

洪岑維進一步分析,英特爾用於22奈米晶圓的三閘極電晶體架構技術領先全球其他半導體業者2~3年的時間,恰好成為該公司縮短與現有手機晶片廠商落後距離的重要關鍵。再加上,行動裝置處理器統包方案的趨勢已起,英特爾應用處理器(AP)、基頻處理器(BB)與無線連結晶片研發能力兼具,因此預期英特爾22奈米處理器產品推出後,該公司在手機處理器市場的競爭力將不可同日而語,手機處理器市場也將醞釀洗牌。

據了解,今年年底,英特爾除推出手機與平板裝置專用的處理器晶片外,透過購併英飛凌(Infineon)無線部門取得的技術,也會一併推出手機專用的無線連結(Connectivity)晶片,進一步強化該公司在行動裝置市場的競爭力。

此外,市場傳言,英特爾將與中國大陸最大手機製造商中興通訊攜手,藉此在手機通訊晶片產業站穩發展腳步,並進軍中國大陸手機市場。對此,英特爾僅表示正與多家業者洽談合作,而中興通訊則指出,該公司的手機事業部門曾經與英特爾洽談過,但只是在技術層面上討論現階段的合作。

28奈米處理器問世 高通提升行動裝置效能

行動設備已成為新的運算平台,時下消費者希望手機也可實現個人電腦和電視的使用經驗,因此手機處理器逐漸須處理較重的工作量。高通指出,永遠連線、隨時隨地可連網、可持續一天以上的電池續航力,皆是提供行動用戶最佳新體驗的挑戰。此外,越來越多的遊戲和娛樂需求,皆需要處理器在處理效能與網路連結上更進一步創新,而先進製程將是必要手段。

為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手機功能要求,高通指出,透過該公司的技術能力與先進製程技術,高通開發高整合度的行動處理器架構,包括CPU、GPU、數據機與DSP,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和系統級管理軟體。而實現此高度整合的Snapdragon平台,為新一代智慧行動設備提供整天的電池壽命、永遠連線的連接處理性能和功耗優化組合。

身為行動運算處理器的領導者,高通率先引進28奈米製程於其Snapdragon晶片組,該晶片組整合2G、3G和長程演進計畫(LTE),高通認為,28奈米的微架構將重新定義處理器性能,實現每核心高達2.5GHz處理速度,最大限度降低功耗和熱能的產生,以及晶片的尺寸,使行動設備可落實輕薄的外形。

透過提供完全整合的系統單晶片解決方案,高通可協助原始設備製造商(OEM)毋須再採用單獨分立元件架構,也不用花費更多時間進行產品的驗證,不僅可降低成本,也加快產品上市的時間。未來,高通也將持續跟進更新一代的製程技術。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