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NR NSA 5G NR SA URLLC eMBB mMTC NR

正式標準呼之欲出 NR就緒踢起5G臨門一腳

2017-09-25
5G NR在2017年3月正式由研究階段(Study Item)進入工作階段(Working Item),原訂在2018年6月底定的5G NR內容,其中5G NR NSA更將加速於2017年12月完成,讓標準制定與商業化推動無縫接軌,也成功讓5G熱潮持續延燒。
5G議題在2017年不斷加溫,其涵蓋領域廣泛,以傳輸速率來看,從160kbit/s的智慧量表每日數據採集,到20Gbit/s高畫質VR應用與8K串流視訊都是可以提供的服務,也因此相關議題在近期不斷發酵,根據高通(Qualcomm)委託市調機構IHS Markit進行的研究指出,台灣在現有產業結構與政策環境下,透過5G科技,可望在2035年締造1,340億美元商品與服務的總產值,並帶動51萬個就業機會。 

在ITU提出的5G三大面向包括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其中mMTC與URLLC都與物聯網有關,eMBB則是與傳統行動寬頻傳輸有關,愛立信(Ericsson)網路系統產品部總經理Joakim Sorelius於9月12日在台灣5G Summit 2017上表示,全球行動寬頻流量在2016年至2022年間將成長8倍,主要來自於影音視訊的應用,全球行動寬頻服務用戶數則將於2022年達到80億。 

2017年2月底,22家通訊產業大廠於西班牙巴塞隆納世界通訊大會(MWC)共同宣布,支持加速5G NR標準化進度,導入一個「中介」步驟,發展以4G為基礎的「準」5G模式(Set-up Mode),稱為非獨立5G新無線電(5G New Radio Non-Standalone, 5G NR NSA)。隨後,3GPP也正式宣布,將加速於2017年12月完成5G NR NSA標準,以滿足部分運營商在2019年實現5G商用的強烈需求。 

NR為5G開路先鋒 

5G的NR(New Radio)尚未正式制定,目前被稱為新空中介面或新無線電,Joakim Sorelius說明,5G無線接取技術的發展主要可分為三大面向: 

(1)新頻譜:挖掘更多頻譜以提升數據上行及下行的傳輸量、網路邊緣(Cell Edge)傳輸速度提升2~3倍,特別是高頻段。 

(2)增強功能:增加頻譜使用效率達3倍以及節能效率達5倍至100倍,同時降低每位元成本達10倍。

(3)新服務:可增加網路容量(每平方公里可連接100萬個裝置)並提升超高可靠度及超低延遲為未來關鍵級的應用做準備。 

圖1 5G NR eMBB標準工作時程

資料來源:3GPP

5G標準還是由3GPP主導制定,在其標準規畫時程中(圖1),5G NR在今年3月正式由研究階段(Study Item)進入工作階段(Working Item),原訂在2018年6月底定5G NR內容,但為了讓電信營運商可以一方面快速推出5G高速服務,一方面延伸現有4G投資使用效率,資策會智慧所技術總監李永台(圖2)指出,5G NR NSA是將4G核心網路加5G接取網路做為中間標準,較原訂時程提前六個月於2017年12月完成,2月底發布此計畫後,最終有47家營運商、晶片與設備大廠簽署支持。 

圖2 資策會智慧所技術總監李永台表示,5G NR NSA是4G核心網路加5G接取網路做為中間標準,預計於2017年12月完成。
非獨立式架構為中介模式 

5G NR NSA是最早的5G網路,預計可以提供超過1Gbit/s的傳輸效能,跟正式的5G架構相較,非獨立式的架構一律使用4G核心網路EPC(Evolved Packet Core),並透過LTE的基地台(eNB)或5G的基地台(gNB)與終端連結,目前3GPP已經提出多種連結模式供業界參考,如(圖3)所示,在傳輸流程部分,代表信令的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都是由4G核心網路傳送到4G基地台,再傳送到終端,而代表資料流的使用者平面(User Plane)就可以有多種不同選擇。 

3GPP提出5G連結架構選擇有高達十種,經過簡化後較為業界認同的NSA連結選擇有兩個模式Option 3與Option 7,不同模式又有不同的連結方式。Nokia台灣技術總監陳銘邦(圖4)指出,模式3是目前業界討論最多的連接架構,這個連接架構中又有三種不同的連接模式,模式3中,資料流與信令都先從EPC傳送到LTE基地台,再將信令與部分資料傳送到終端,其餘資料要傳送到5G基地台,再傳送到終端,不過此一模式,在資料量大的時候,容易在LTE基地台產生瓶頸,也不易將5G的速度優勢顯現出來。 

圖3 5G NR NSA網路連結架構類型
另一個3a模式,信令的傳送一樣是透過LTE基地台,但是資料的傳送就分成兩個載體(Bearer),分別透過LTE基地台與5G基地台傳送,不過有鑒於5G基地台覆蓋範圍較小、訊號易受干擾,當用戶端移動到沒有5G訊號的地方,這個傳輸架構就會變回模式3,使用者很容易在資料傳輸上出現塞車的現象,陳銘邦認為此架構不是可行的NSA傳輸模式。 

圖4 Nokia台灣技術總監陳銘邦指出,Option 3x模式,使用Split Bearer資料分流技術,預期應該會是NSA初期的架構。
目前討論最多的架構為3x模式,除了信令一樣是透過LTE基地台傳送到終端之外,資料會從EPC直接傳送到5G基地台,再使用Split Bearer的技術,將資料分別從5G基地台或LTE基地台傳到終端,陳銘邦解釋,此技術就是類似LTE Dual Connectivity的技術,將資料分流,使用者在有5G覆蓋的地方可以充分享受5G的速度,離開5G的覆蓋也可以借用LTE網路,預期應該會是NSA初期的架構。 

發展到第二階段,營運商5G核心網路與基地台布建更為普遍以後,就會出現較多模式7的架構,訊息直接從5G核心網路發出,信令同樣是從LTE基地台傳送到終端,資料傳送方式就類似前述模式3的傳輸方式,有多種不同選擇,模式3與模式7就是NSA的主要架構。 

5G NR SA 2018年以後就位 

獨立式5G NR(5G New Radio Standalone, 5G NR SA)照預訂時間在2018年6月提出,Qorvo市場戰略部亞太區經理Lawrence Tao表示,NSA與SA其中一個主要區別在於:6GHz以下的最大通道頻寬限制將為100MHz,6GHz以上的最大通道頻寬將設置為400MHz。使用四個100MHz通道,可以在6GHz以下實現高達400MHz的暫態頻寬,能將傳輸速率大幅提升。 

未來5G NR SA的連接架構就單純多了,主要是Option 2與Option 5兩種,不過要等到電信營運商全面導入5G核心網路,且5G基地台布建更為普遍,實際發生時間可能在2020年以後了。 

頻譜使用效率是5G技術發展的一大重點,高通、Verizon和Ericsson採用支援授權輔助接取(LAA)的Gigabit等級LTE,僅使用了FDD頻譜中的三個20MHz載波,並利用12個同步LTE資料流程實現了1.07Gbit/s的速率,支援高達20%的峰值資料速率提升,並能提高平均速率。未來5G NR將採用哪些技術?效能如何?最快要等到2017年12月才會出現第一版的內容,不過我們可以從幾個不同面向來觀察,5G NR可能的內涵與效能指標。 

頻段應用趨勢 

5G使用頻段還是以6GHz以下頻段為主,包括過去2G/3G使用的回收頻段,5G NR NSA初期沿用過去的頻段規畫,直到各國電波主管機關開始規畫頻段的利用,並籌畫5G無線頻譜執照的競標才會更為明朗,以目前3GPP在標準發展階段提出的頻譜應用建議而言,如前述在6GHz以下,通道(Channel)的規畫以不超過100MHz為原則,資策會智慧所組長吳志強(圖5)說明,未來5G Channel的規畫重點就是彈性,從5MHz~100MHz都有可能,打破LTE時代以20MHz以下的原則,也呼應5G多樣化的服務特性。 

圖5 資策會智慧所組長吳志強說明,未來5G Channel的規畫重點就是彈性,從5MHz~100MHz都有可能。
另外,高頻毫米波的應用是5G的另外一個重點,5G NR NSA預計至少會支援一個毫米波的頻段,目前業界最有共識的是28GHz,隨著業界對毫米波技術的逐漸熟悉,也會有越來越多頻段被導入,如39GHz、73GHz等都各有支持者,吳志強指出,毫米波頻段的Channel規畫就跟6GHz不一樣了,由於高頻段的電波特性,Channel應用預計從100MHz起跳,單一Channel最大到400MHz,主要提供高速傳輸應用。 

傳輸速率1Gbit/s起跳

5G的網路傳輸速率將達到以及超過1Gbit/s,利用授權輔助接取(LAA)與MIMO等技術的支援,預計在6GHz以下以及在毫米波頻段實現1.5~5Gbit/s的傳輸速率。這是非常高的傳輸速率,和過往的技術相比有非常明顯的成長。在5G NR NSA階段,峰值速率可以達到5Gbit/s就算是非常好的表現,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穩定之後,再往10Gbit/s邁進。 

中科院於今年3月上旬展示5G通信研發成果,利用5G毫米波高頻段小型基地台提供GHz以上的頻寬,大幅提昇資料傳輸速率,速率可以達到21Gbit/s。中科院電子系統研究所所長林清泉博士解釋,中科院長期投入軍事用的高頻毫米波技術,所以累積數十年毫米波的技術經驗,在毫米波通訊資料傳輸技術能力與國際大廠不相上下。 

5G新存取技術 

5G對於傳輸速率的提升,要求較現有LTE高出一大截的門檻,為了滿足此一需求,業界專家提出了非正交多重存取(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技術,NOMA系統的功率分配問題目前得到初步的關注,在總功率約束下系統吞吐量最大化的功率分配,採取將功率分配作兩步完成,先將功率平均分配給每個子載波,然後在單個子載波上採用分數階功率分配方法(Fractional Transmit Power Allocation, FTPA)進行功率再分配。這種方法在初次分配中忽視了信道的時變特性,是一種次優的功率分配方法。 

另外有一種最優疊代注水功率分配算法。該算法雖然可以獲得更好的系統吞吐量,但是疊代過程中考慮了子載波上所有用戶,算法複雜度很高。日後包括運用NOMA以及RSMA(資源分散多重存取),裝置不必取得允許就能隨時傳送資料,都是未來5G NR可能的候選存取技術。 

5G傳輸技術 

現有LTE主要傳輸技術以分時與分頻為主,分別是TD-LTE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與FDD-LTE分頻多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未來5G預計也會同時發展這兩個技術,由於頻譜特性,6GHz以下頻段雖然FDD與TDD都可以運行,但預計會以FDD為主;而6GHz以上的中高頻段,就會以TDD為主要傳輸技術。 

5G應用領域幾乎涵蓋未來10~20年科技產業的商機,科技廠商對於相關技術的發展都相當關注,不過目前宣稱可以提出解決方案的還都是最少數的領導廠商。3G/4G時代的通訊龍頭Qualcomm,在5G時代看起來依然是產業領導者之一,該公司在2017年2月的MWC推出5G新空中介面(NR)多模晶片組解決方案Snapdragon X50 5G數據機(Modem),可以支援3GPP的5G新空中介面。 

廠商積極布局5G NR 

Snapdragon X50支援6GHz以下以及多頻毫米波(mmWave)頻段,設計目的是為所有主要頻譜形式與頻道提供統一的5G設計,該數據機系列的設計,能夠提供增強型行動寬頻所需的擴大頻寬與超高速傳輸。此外,這些數據機解決方案的設計能夠支援5G NR NSA與5G NR SA運作,實現下一代行動通訊裝置,同時協助營運商進行初步的5G測試與布建。預計從2019年起,整合Snapdragon X50系列之5G新空中介面數據機的商用產品將開始上市。 

另外,已在行動通訊領域奮鬥多年的英特爾(Intel),面對5G龐大商機不僅提早布局,也全面建構5G相關解決方案,在晶片部分更搶先於2017年1月的CES展推出代號Goldridge的5G數據機,宣稱資料傳輸速率達5Gbit/s,其架構是以一顆基頻晶片搭配一顆6GHz以下頻帶以及一顆28GHz頻帶的5G RF IC。技術特色包括支援5G NR技術功能,低延遲訊框結構、先進頻道編碼、大規模陣列天線MIMO與波束成型(BeamForming)等。 

除了晶片之外,Intel也推出Intel 5G行動測試平台(Intel Mobile Trial Platform, MTP)作為多數試驗與開發的基礎。該平台預計在2017年第四季展開實地測試與試驗,並且支援5G NR NSA標準。Intel 5G行動測試平台採用Intel FPGA與Intel Core(酷睿)處理器。電信設備製造商可以在12月NSA標準底定時測試各裝置的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電信營運商也能提早於實際應用環境下進行平台試驗,各標準機構也能加快腳步蒐集資料,著手制定最終技術規範。 

而在網路架構中,3G/4G時代通訊任務單純,網路架構大多為核心網路搭配基地台,英特爾產品行銷經理李俊男表示,過去資料大都在核心網路或更後端的資料中心處理,而且電信設備商通常採用封閉式的架構,營運商的設備是一整套綁定的;但未來5G的網路不僅任務複雜,且更要求時效,因此Intel開發行動終端運算(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解決方案,透過網路終端虛擬化(Network Edge Virtualization, NEV)SDK技術支援以及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軟體開發套件,提供在地化(Local Based)的資料處理,打造更具智慧化、高效率、彈性化的網路環境。 

持續補強完善可期 

5G NR NSA讓標準制定與商業化推動無縫接軌,也成功讓5G熱潮持續延燒,產業非常關心年底NSA版本的NR內容是甚麼,部分大廠更希望可以主導標準或迅速推出解決方案,不過也有產業人士觀察,近期因為發展NSA標準,導致原訂2018年6月發表的首版5G NR SA可能會出現延誤,不過也可能因為NSA的標準制定,讓預計2025年才普及的5G服務,提早一兩年就被市場接受。 

而且不管是2017年12月的5G NR NSA或2018年6月的5G NR SA,預期都是不成熟的5G內容,還需要後續幾次標準的補強才會更完善,3GPP R16版本被預期應該是較成熟的5G標準,目前也還有非授權頻譜(Unlicensed Spectrum)、車聯網評估方法(eV2V Evaluation Methodology)、整合存取回傳(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NOMA、非地面通訊(Non-terrestrial Networks)、5G自行評估(5G Self-evaluation)等六大研究項目,預計2019年12月底定的R16標準,才是比較接近商業運行價值的5G標準。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